“小”微针“大”前景,首创微针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2024-06-21 18:59:00 - 新京报

【开栏语】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位于北京南部的大兴区,正处在一段向新的征程之中。临空经济乘风而起,生物医药厚积薄发,氢能应用加速落地,数智深度融合成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数据引擎”。立足资源禀赋,聚焦产业创新,大兴区加快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日起,新京报开设“大兴向‘新’而行”专栏,聚焦大兴区各企业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外表看似一片“创可贴”,在仅15平方厘米大小的薄膜上,却整齐排列着3000多根微针。外敷药物前,只需贴一贴,就能定向打通皮肤角质层通道,有效提升药物的吸收效率。这是新京报记者在中科微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看到的一款新产品——微针透皮贴。

“小”微针“大”前景,首创微针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中科微针公司理化检验员在检验实验室内执行国内第一个微针贴片类二类医疗器械产品“微针透皮贴”的质量检验,确保批产品达到技术要求标准。受访者供图

据介绍,成立于2018年的中科微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国乃至全球率先将微针透皮给药前沿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的公司,为新型给药技术平台企业。多年来,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高云华研究员团队及其关键技术成果为核心,中科微针致力为大健康行业提供透皮给药产品、技术服务等一站式解决方案。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微针在CRO、CDMO、OEM服务领域具备丰富经验,同时拥有不同产线和自有品牌。

“小”微针“大”前景,首创微针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中科微针公司平台技术成果转化产品——创新柔性聚合物微针贴片产品亮相,透明精致的贴片设计,展现先进微针技术,为透皮疗法与经皮制剂技术带来革命性突破。受访者供图

“微针透皮贴于去年12月取得生产许可证,也是全球首款获批的聚合物微针二类医疗器械。”中科微针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杨国忠告诉记者,薄膜上的每根微针高度完全相同,均为0.3毫米,尖端粗细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二分之一。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银屑病、皮炎、生发等治疗中,也可用于艾灸等中医场景。

“相比传统的滚轮微针和纳晶微针,聚合物微针针型更小、韧性强,针距更密,更易穿透皮肤,且对皮肤几乎不会造成创口,使用30分钟至2小时后,皮肤通道就会自动愈合,真正符合患者需要的‘零痛零创’给药方式。”杨国忠说,目前,微针透皮贴已经实现量产。今年以来,该产品陆续进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多所医院,达成临床合作。

不仅如此,从生产设备、加工工艺到生产线,均为该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研制,这也是全球首家。2022年8月,公司首创的“常温印刷法制作柔性可溶微针贴成套技术与应用”,获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专家组认证,认定该项科学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初,中科微针可溶性微针技术还入选了《2023药物递送白皮书》。

“小”微针“大”前景,首创微针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

经过几年发展,目前,中科微针在全国已建成两大研发生产基地。其中,位于北京生物医药基地的综合研发基地,占地4000多平方米,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中试线,主要开展微针技术和透皮技术在药物制剂、医疗器械以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研究及技术服务,工业化批量达2.5万/批,年产能2000万贴。

杨国忠表示,微针药物递送技术结合了注射给药和透皮给药两者的优势,能够大幅度拓展经皮给药的药物种类,未来可广泛用于皮肤类、代谢类、精神类、疫苗类等不同场景,市场空间十分可观。目前,中科微针正针对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与多家知名药企、医院开展创新药品研发合作。

新京报记者揭明玥

校对朱名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