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王晓明: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质效

2024-06-21 14:23:07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既需要总结经验、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更需要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提升效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中国金融》|王晓明: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质效

作者|王晓明「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2期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回顾十年发展历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空间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不断深入,金融系统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推动资金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展望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做好金融支持工作,既需要总结经验、深耕细作、久久为功,更需要提高站位、拓宽视野、提升效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及做好金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深入推进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助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指明了新时代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进方向。做好金融支持工作,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聚焦产业协同、生态协同、公共服务协同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

做好“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做好“五篇大文章”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要在做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上下功夫,结合三地经济特征和产业实际,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完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例如,结合三地创新要素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快探索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的创新体系,更好服务京津冀产业协作。

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202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天津时强调,要在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和京津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希望天津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定位,其中在金融领域,要重点依托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增强辐射力和影响力,在推进区域一体化、促进金融协同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既要促进金融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硬联通”,更要促进政策、标准、服务等方面的“软联通”,推动金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便利流动和优化配置。

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天津实践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以下简称天津市分行)坚持把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摆在突出位置,聚焦主责主业、强化政策协同、加大资源供给,持续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支持。

完善金融协同机制

近年来,天津市分行联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河北省分行不断完善金融协同机制,凝聚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合力。

一是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民银行三地协调机制建设。自2016年协调机制建立以来,人民银行三地分支机构通过组织专题活动、印发工作要点、开展联组学习研讨等方式,推动提升三地在信贷、支付、征信、统计、稳定等方面协同水平。例如,2024年2月,天津市分行联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河北省分行建立京津冀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优质企业互认机制,允许优质企业在三地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时“免申请,免认定”,截至4月末已推送2131家互认优质企业名单。

二是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持续做好京津冀三地银行业信息数据共享工作,定期编制京津冀银行业主要监管指标统计表、京津冀主要经济金融指标等,为三地金融监管部门全面掌握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情况、分析评价工作推进成效提供有力支持。

三是充分发挥“七方协议”框架作用。2017年4月,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原三地金融局(办)和交易商协会联合签订“七方协议”,依托政银企债券市场工作协调机制,支持京津冀企业发债融资。自“七方协议”签署以来,天津市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1.9万亿元,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绿色短期融资券、首单京津冀科技创新资产支持票据等首创产品。

优化金融资源供给

区域协同发展需要资金跨区域配置。近年来,天津市分行积极推动优化资金供给,助力三地经济协同发展。

一是强化银企对接。通过向辖内金融机构推送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白名单”、组织银行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深化银企合作,保障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资金供给。截至2024年3月末,天津市金融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贷款余额7493.28亿元,较有统计以来(2017年末)增长78.9%。

二是用好政策工具。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三地企业协同发展。截至2024年3月末,已累计为京冀地区2552家企业办理再贴现54.73亿元。此外,通过单设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联合京冀两地人民银行实施“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支持商业银行为京津冀“链上”企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服务,目前已安排125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资金。

三是搭建服务平台。2019年,指导地方法人银行创新打造“智慧小二”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立赋能个体工商户等小微市场主体成长的“支付+场景+金融”生态圈,并重点在京津冀地区拓展,2023年升级为“智慧通”。截至2024年3月末,该平台在京津冀地区入网商户达到78.32万家,累计发放纯信用贷款117.29亿元,惠及京津冀地区19.7万家入网商户。2024年3月,天津建设并发布“京津冀产业交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整合政府支持政策、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产品等内容,促进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产业体系融合和金融服务支持的良性互动。

推动征信体系共建

征信体系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天津市分行会同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河北省分行积极推动征信协同发展。

一是建设“京津冀征信链”。指导辖内征信机构与“京津冀征信链”完成对接,合作共享数据信息,扩大上链产品范围。截至2024年4月末,天津辖内金融机构通过“京津冀征信链”累计实现征信产品查询调用691万笔,支持金融机构向284万户市场主体发放贷款201亿元。

二是打造京津线上征信服务平台。借助微信小程序提供跨区域征信维权在线服务,推动跨区域维权服务便利化,提升征信维权服务满意度及维权效率。截至2024年4月末,平台共受理12399件针对天津辖内接入机构的征信维权申请,12198件经双方沟通处理完毕,96%征信维权事项在10日内得到金融机构的答复。

三是加强征信协同监管。京津冀三地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协调机制监管信息通报》为载体,对监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风险提示,避免在京津冀区域内重复发生,做到防微杜渐。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

近年来,天津立足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和区域资源禀赋,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重点在培育高质量金融运营载体、增强金融机构专业化服务能力、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金融与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例如,在推动产业金融发展方面,天津市分行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实施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发展1.0版、2.0版和3.0版,金融与产业链融合、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不断显现。在发展特色金融业态方面,立足区域优势,着力推动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新型金融发展,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全市融资租赁(含金融租赁)公司法人机构1086家,资产总额约2.2万亿元,机构数量和资产规模居全国前列;商业保理公司556家,资产总额2984亿元,保理融资余额2543亿元,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和融资余额稳居全国首位。

在长期探索基础上,2023年12月,天津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的方案》,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和推动产业金融、航运金融等特色金融发展进行系统谋划和推动。此外,天津积极发挥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优势,深入推进外汇领域和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融资租赁公司外债便利化试点、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等多个创新成果,金融改革创新的绿地森林效应不断显现。

金融助力区域协同发展的国内外经验

从欧美的世界级城市群以及我国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发展历程来看,金融在助推区域协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有些经验对推动金融更好地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打造金融生态圈。世界级城市群各自形成了紧密联系的金融地域系统,营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金融生态圈。美国纽约湾区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金融圈层体系,围绕纽约,既有美国金融文化底蕴深厚的费城,也有以专业性而闻名的波士顿,还有作为决策和信息中心的华盛顿。英国伦敦都市圈不断巩固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节点城市伯明翰立足本地特色,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曼彻斯特、利物浦等城市则建立了区域性交易所,通过建设多层次市场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多种融资支持。

联通金融基础设施。良好的金融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区域金融服务能级,促进金融市场融通、要素流动。粤港澳大湾区以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进金融一体化的突破口,推动大湾区内地与香港建立股票通、债券通、基金互认安排及粤港票据联合结算、外币实时支付、跨境缴费通等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大湾区资金流通便利水平。长三角地区积极提供跨区域金融服务,推进上海期货交易所服务长三角期现一体化油气交易市场建设,率先实现上海期货交易所与地方交易场所能化仓单资源互通;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九城市编制上证G60科创走廊综合指数,建设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G60科创走廊基地,助力长三角优质科创企业融资。

持续深化政策引领。政策是引导、激励和规范区域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欧洲通过一系列法律计划推进金融服务一体化建设,如推出《第一银行指令》《第二银行指令》推进欧共体内部银行业务一体化,推出《风险资本行动计划》《金融服务行动计划》推进欧盟内针对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市场建设,此外,还推出银行联盟计划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清算机制和共同存款保险机制。粤港澳大湾区提出建设富有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国际金融枢纽目标,出台《关于贯彻落实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意见的实施方案》,提出五大方面80项具体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度。

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质效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新形势,也呼唤新作为。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重点在政策引导、创新驱动、资金保障、设施联通上下功夫,不断提升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质效。

在政策引导上做到动态优化、求实求效。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必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广泛调动和凝聚各方面智慧力量。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加强理论研究和政策规划,不断增强政策的引领性、针对性、操作性,为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系统完备、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撑。

在创新驱动上瞄准改革赋能、开放引领。立足天津实际,强化与京冀两地的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深入推进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特色金融发展,深化“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强化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金融支持,拓展航运、外贸等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助力天津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港口、智慧港口。支持滨海新区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在金融领域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助力打造京津冀对外开放新高地。

在资金保障上实现高效衔接、互促共荣。积极发挥政银企桥梁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政策、项目信息与金融资源、金融机构高效对接,为实体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优化重点领域金融资源配置,紧紧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强化信贷政策结构调整引导,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导向作用,深入实施京津冀产业链金融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资源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投放力度。

在设施联通上注重共建共享、服务协同。完善金融信息共享机制,搭建京津冀区域性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推动涉企信用信息跨地域联通。完善金融数据统计制度,探索建立统一的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标准。加强京津冀信用一体化建设,加大“京津冀征信链”应用推广力度,在京津冀区域建成国内领先的征信基础设施和区域征信市场。■

(责任编辑 许小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