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贺同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2024-06-21 14:23:07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金融杂志

导读:京津冀三地金融系统持续深化改革、通力合作,打通金融要素流动堵点,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中国金融》|贺同宝: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作者|贺同宝「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4年第12期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式现代化长远目标,立足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考量,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年以来,三地统筹规划、一体推进,消弭行政壁垒,破除虹吸机制,协同发展的效果日益显现。三地金融系统持续深化改革、通力合作,打通金融要素流动堵点,促进金融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河北省金融系统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围绕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十年巨变,京津冀协同发展硕果累累

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2023年末达10.4万亿元,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一是政策协同机制日益完善。2023年7月,由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联合组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揭牌成立,三地联系更紧密,沟通合作更顺畅。三地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持续细化,政务服务事项“同事通标”“跨省通办”持续推进,资质资格互认清单持续扩展,毗邻地区协同步伐稳步加快。二是互联互通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加速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逐步形成,“一小时交通圈”初具规模,2023年末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协同性和运载能力大幅提升。三是区域产业链创新链加速融合。“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格局初步形成,协同创新驱动持续发力。2023年,三地达成产业协同意向签约项目152个,北京与天津、河北达成技术转移合同6758项,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注册成立,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超过1万家。四是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不断增强。建立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生态补偿机制不断完善,协同执法平台高效运行,区域PM2.5浓度较2013年下降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五是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提质扩面。三地社保卡便民服务“一卡通”互认,国铁、地铁安检互认加速实施,医疗、养老领域合作更加紧密,共同印发《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工作机制运行规则》《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区域医联体加速建设,全面取消京津冀异地就医备案。

多方面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

把握机遇,河北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

一是紧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主动承接京、津辐射带动效应。河北省积极构建产业和创新要素承接机制和平台,加强与北京、天津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技术联合攻关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京津冀携手打造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初步形成。京津冀共同组织开展基础研究,加强氢能、钒钛等领域技术攻关,河北省吸纳北京和天津技术合同成交额持续增长。自觉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全国现代商贸物流基地。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推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倾力落实“千年大计”,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牢牢把握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功能定位,完善疏解激励约束政策体系,优化新区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持续做好疏解的在京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和院校、医疗机构的承接工作,积极吸纳京津转移的产业资源和科技创新资源,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打造绿色发展城市典范。2023年末,雄安新区公积金、养老、医保等政策基本实现与北京标准相衔接,首批疏解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4所疏解高校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加快组建,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具备交付条件,雄安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

三是抢抓跨越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河北省主动对接北京市、天津市,加强政策协同,打破隐性壁垒,促进要素畅通流动的区域一体化市场的形成,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建共享。2023年,京津冀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重点领域合作走深走实。石家庄直达沧州高铁开通,京雄高速全线贯通,津兴城际、邢和铁路建成通车。四是围绕战略功能定位,构建区域协同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撑。深入推进区域协同治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京津冀制定《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执法联动工作方案》,河北省与北京市、天津市分别签订生态补偿协议,实现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增加,重现淀水清澈、鸥鸟翔集的美丽画卷。

践行使命,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支撑和金融服务的保障。十年来,河北省金融系统对标国家战略,主动对接京津,聚焦发展重点,抢抓发展机遇,通过搭建机制、优化政策、倾斜资源、创新服务,加强金融政策协同,打通资金流动堵点,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以下简称河北省分行)将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初,就联合省内金融机构成立了金融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小组,与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天津市分行建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民银行三地协调机制。建立组织机制目的是搭建银政企对接桥梁、加强货币政策工具引导、畅通信息沟通渠道,以凝聚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识,形成支持合力。多年来,河北省分行与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在“三个率先突破”领域开展了一系列“金融+政府+产业”跨部门协作。2021年,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天津市分行和河北省分行共同创设京津冀产业链支持计划,提供125亿元再贷款额度专项支持相关企业发展。

除了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以外,河北省分行还着重加快河北省金融服务能力建设,以加快补齐短板,缩小与京津两地金融服务能力的差距。在绿色金融方面,河北省分行出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支持政策,将绿色金融深度融入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降碳产品价值实现、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等各个方面。截至2023年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8877.8亿元,同比增长48.5%,超过全国平均增速12个百分点。推出了“碳中和挂钩贷”“碳中和债”“绿色信贷前置认定”等产品服务创新。率先在全国出台专门针对钢铁行业的转型金融政策《河北省钢铁行业转型金融工作指引(2023—2024版)》,成立了绿色转型金融联盟,落地了河钢集团首笔转型金融产品授信,助力河北省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创A级企业达到3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38家,均为全国第一。在科技金融方面,河北省分行与河北省科技厅双牵头,联合河北证监局等九部门建立河北省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科创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与省科技厅共同创设“科技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科技创新再贷款产品”——“科冀贷”,印发科技信贷产品手册,开展支持科技企业融资银企对接,形成了服务科技型企业的良好氛围,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4%以上。

河北省金融机构积极投入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京津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制定支持性信贷政策,探索联合授信、项目库共建、项目审批协同、开通绿色通道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截至2023年末,河北省金融机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过1.85万亿元。其中,支持交通一体化项目贷款余额6485亿元,每年新增投放超过1000亿元,重点保障了京昆、京开、京台、京秦等10条高速公路网建设,京雄、京唐、京张等高铁路网建设以及R1快线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支持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贷款余额3977亿元,重点支持了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三北”防护林、雄安新区千年秀林等建设。产业升级转移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领域贷款余额3550亿元,重点支持了首钢京唐、北京现代汽车、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一大批产业合作园以及雄安新区涉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基础设施建设。

踔厉奋发,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构建战略支点

河北省分行始终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紧密对接雄安新区从建设规划到实质性开工,再到大规模建设和承接非首都功能并重各阶段的金融需求。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初期,河北省分行成立金融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前方工作组、研究小组,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总行、河北省委省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等部门就雄安新区金融发展战略、雄安新区金融布局优化、雄安新区投融资体系建设等开展前瞻性研究。2018年,新区规划建设纲要出台为建设雄安新区制定了路线图,雄安新区进入实质性开工建设阶段,河北省分行聚焦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定位,加快发展金融业,在绿色金融、金融对外开放、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

在加大资金支持方面,河北省分行充分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低成本资金精准对接雄安金融需求,引导金融机构为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提供长周期、低成本资金,2021年以来雄安新区每年新增贷款超过1000亿元。同时,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境外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雄安新区筹建雄澳、雄港合作基金,引入外商投资股权投资基金。

在发展绿色金融方面,按照雄安新区先植绿、后建城的思路,除大力支持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治理等传统绿色领域外,在支持绿色建筑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绿色建筑前置信贷认定管理办法,将绿色信贷认定前置到绿色建筑认定之前,让绿色建筑提前享受到绿色信贷支持。目前,雄安新区所有的建筑都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真正成为了绿色新城。

在金融对外开放方面,河北省分行以助力新区打造金融改革创新高地,建成金融改革创新样板为目标,严格落实总行提出的“将雄安新区打造成全国金融改革先行示范区”的要求,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推动雄安新区金融业开展先行先试。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QFLP)试点、放宽外债管理模式调整限制、数字人民币等十余项金融试点政策在新区先行先试。

在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河北省分行紧紧跟住智慧雄安的建设步伐,抓住区块链技术在雄安新区建设领域大范围应用的契机,将金融区块链技术在雄安新区率先落地,打造出全国首个“区块链平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税入库业务场景、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缴纳海关风险保证金场景、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跨行代发场景、农民工工资全链条穿透式支付场景等十项。如今,雄安新区逐渐成为金融资源的聚集地和金融创新的引领地。

雄安新区成立以来,金融业态日益丰富,机构布局渐趋多元,各类金融机构达到9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计4151.5亿元,同比增长38.9%,金融业税收成为新区第二大税收来源。新区本外币贷款余额从2017年末的177亿元增长到2023年末的3491亿元,是新区成立之初的19.7倍。

赓续前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强调“要牢牢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积极稳妥、稳中求进,控增量和疏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两手抓,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疏解工作”“要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处理好同雄安新区的关系,‘两翼’要协同发力,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部署,深刻领悟党中央决策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牢把握党中央关于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使命任务和原则要求,提高政治站位,保持历史耐心,处理好近期目标和中远期目标、城市建设速度和人口聚集规模、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府和市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城市自身发展、城市建设和周边乡村振兴等重大关系,确保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下一步,河北省分行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金融协同发展步伐,紧紧围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两翼”协同、金融环境优化等需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一是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围绕服务京津冀三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开展合作,联合有关部门,发挥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科技政策合力,针对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布局创新融资合作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园区、产业链龙头企业融资需求,搭建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平台。

二是加快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做好“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提供金融助力。

三是支持北京“新两翼”建设,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信贷规模合理稳定增长,有力支撑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鼓励北京和河北的金融机构建立工作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对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的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的融资服务水平。

四是进一步对标京津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人民银行三地协调机制作用,在金融数据信息共享、金融风险共治、区域征信系统共建、数字人民币应用共推等领域深化合作,提升区域金融政策、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环境的整体发展质量和协同水平。

五是加大对雄安新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和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金融支持力度,落实好中央政策精神,推动雄安新区金融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助力新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责任编辑 许小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