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拨动“星空的琴弦”?科普作家用故事讲天文学

2023-07-21 03:04:57 - 封面新闻

谁在拨动“星空的琴弦”?科普作家用故事讲天文学

《星空的琴弦》

托勒密的“地心说”为什么能统治世界1500年?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如何改变人类的宇宙观?宇宙到底是有限还是无限的?当今天文学最大的谜题是什么?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空间真的是完全空旷的吗?宇宙将会怎样终结?粒子视界的界限和哈勃深空场的震撼,它们怎样引导着人类一步步揭开宇宙奥秘?

这些天文学知识,都能从科普作品《星空的琴弦》中找到靠谱并且通俗易懂的答案。从托勒密到哈勃,从大地的形状到宇宙的尺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方式,历数人类在天文上的重大发现,用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故事,告诉你宇宙正在发生的一切。

在本书中,你会读到天文学发展史上重要人物的故事。但作者的重点并不在历史本身,他并不想写一本传统意义上的科学史书,“我会在史料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创造一些故事性的情节,让很多历史上的名人当一回演员。但我努力想做到的是:通过这些小说化的情节表达的知识都是准确无误的。这是因为,在我的观念中,科普的首要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思维模式、思考方式,也是一种对待万事万物的理性态度,它包含不可分割的四个方面——探索、怀疑、实证和理性。”在前言《科学精神比科学知识更重要》中,汪诘写道。

汪诘是科普作家、科学影视导演、编剧、中国科普作协成员。代表作《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获第八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科幻小说《时间囚笼》获第十八届百花文学奖“科幻文学奖”。另著有《植物的战斗》《亿万年的孤独》《未解的宇宙》《少儿科学思维培养书系》《太阳系简史》等十多部著作。

在前言中,汪诘透露了写作该书的思路:通过讲述天文学史上的小故事,展示科学家们追寻科学真相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求证方法,让科学精神慢慢地注入你的头脑,因为他们的做法是科学精神的最好注解。“我始终坚持的一点就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实际上,没有人能够通晓人类所有的科学知识,也没有人能够永远准确无误地说出各门学科涉及的数字,但是,科学精神却是人人都有可能掌握的。有了科学精神,我们才能更加理性地认识世界。不轻信,不盲从,提高去伪存真的能力,给自己一双更加明亮的眼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袁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