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

2023-07-21 02:51:31 - 兵团日报

守好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

守好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

守好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

●常丫丫

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之魂”,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更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

三师图木舒克市是我国西域屯垦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荟萃之地,中华文化在此留下了恢宏印记。其中,久负盛名的唐王城遗址就坐落于此。

从图木舒克市市区驱车行驶10分钟左右,就到了有着2200年历史的唐王城遗址。如今,这座古城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只留下一片荒芜。站在遗址所在地,如果不经人指认,已看不出它的模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在一代又一代奋斗者的努力下,这座古城翻开新篇章。

千年古邑厚重人文

第一次听说“唐王城遗址”,笔者就被它古老而又霸气的名称所吸引,所以特地趁着周末来到此地。眼前这片不起眼的土梁,就是人文底蕴悠久深厚的千年古邑唐王城,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但是足够震撼。同样受到震撼的,还有来自浙江省宁波市的游客曹政浩。

“相比较其他旅游景点的喧杂、吵闹,位于南疆的唐王城遗址显得格外清净。当遗址呈现在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历史卷轴。我似乎看到古人在这里走过,看到了他们之前生活的场景。”曹政浩说。

唐王城遗址即唐代尉头州城遗址,建于公元前206年。古城坐落在图木舒克市城北10多公里处的代热瓦孜塔格山(大门山)南端山口。它的城墙用泥土和石头筑成,分为内城、外城、大外城3个部分。南北各有一道城门,大外城的城墙已风化为一道土梁。城东向北延伸约两公里处的唐王村,就是现今三师五十一团驻地。

唐王城在当地维吾尔语中,被称为“托库孜萨来”,汉语意为“九座驿站”或“九座烽燧”。如今,九座驿站随着时光的流逝,已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不过,就是在这片废墟上,留下了很多神秘而古老的传说。

相传,这里曾矗立着名噪一时的西域名城,经历了战乱,曾遗留下华夏统一的历史印记,也见证了外来强盗的卑劣形迹。历史上,唐王城极具名气,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时就曾路过此城。据史料记载,唐王城曾兴小乘佛教,僧人甚多,沸沸扬扬,佛事不绝,空前辉煌。

后来,西汉的张骞凿空了西域,“凿空”意为开辟孔道。张骞此举使中原王朝得以了解西域各国,也为丝绸之路之始辟。张骞先后两次在唐王城短暂停留,他和随从把中原的先进技术传授给这里的人,于是,炼铁、铸钱、制陶、手工纺织业在这里繁荣发展。

相传在1845年3月,民族英雄林则徐“荒碛长驱回鹘马,惊沙乱拍曼胡缨”,也曾经过此地,他沿着叶尔羌河古河道,循着图木舒克山去勘踏南疆八城,在图木舒克“遇大风,歇三日”。此时唐王城的繁荣辉煌早已灰飞烟灭了,留给林则徐的只有“风力之狂,毡庐欲拔,殊难成寝”“枯苇犹高于人,沿途皆野兽出没之所”“飞蚊、跳蚤纷扰异常”。但他还是向朝廷进言:“若晒渠导流,大员屯政,实耕种之民,为边缴藩卫,则防守之兵可减,度之省而边防益固。”他衷心希望,“但期绣垄成千顷”。

就是这些美丽的传说和恢宏的历史,让唐王城遗址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好的面纱。这座千年古邑记载了盛世恢宏,沉静地屹立在图木舒克城北。这里的人来来去去,遗址却与世长存。

应保尽保夯实根基

唐王城的毁灭至今仍是一个未揭开的谜。大约在公元十世纪,有关唐王城的记载突然在史书上消失。有人说其毁灭是因为河流的改道,有人说是因为森林的枯萎,这些说法都有待于考证。

正是因为唐王城遗址古老而神秘,具有极高的考古价值,这里受到众多考古学者和探险家的青睐。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518处,托库孜萨来(唐王城)遗址被选入列。

20年后,2021年4月28日至29日,三师图木舒克市以“唐王城遗址与图木舒克屯垦历史”为主题,举办了第一届图木舒克(中国)历史文化论坛——唐王城遗址与中国屯垦历史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馆藏界、考古界、学术界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三师图木舒克市。

围绕“唐王城遗址与中国屯垦历史学术”主题,专家学者共品历史资源、共叙屯垦文化、共话兵团精神。通过交流和学术研究,为三师图木舒克市的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考古挖掘、博物馆应用制定方案。

论坛举办期间,三师图木舒克市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订了唐王城遗址考古发掘及规划项目建设意向合作协议,同时,与会专家学者实地考察了辖区内的克克勒玛佛教遗址、图木舒克塔格佛教遗址、唐王城遗址等。

今年2月27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到三师图木舒克市调研,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将以唐王城遗址保护为依托,在三师图木舒克市设立集考古、保护、研究、展示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南疆考古基地”,系统开展考古发掘文物整理、考证工作。

开展唐王城遗址的调查、研究、保护,不仅有助于揭开唐王城遗址神秘的面纱,还可以唤起大众珍爱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情怀,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

深入挖掘活化利用

考古有利于了解历史的脚印和文化,让一个民族的历史变得更加透明,对社会发展进步有良好的启迪意义。

2022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巴楚县博物馆等单位,对唐王城遗址启动第一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500平方米,出土铜器、玉器、佛像、陶器、兽骨等各类文物500余件。发现古河道、主干道、城门,疑似祆教寺院、灰坑等遗迹现象,为进一步了解遗址性质、时代、宗教活动、社会生活情况等提供重要史料。

今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南疆基地在三师图木舒克市揭牌成立。唐王城遗址考古(第二期)如期启动,标志着“唐王城遗址”考古研究和唐王城历史文化研究利用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此次成功揭牌,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南疆基地将以唐王城遗址保护为依托,集考古、保护、研究、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系统开展考古发掘、文物整理考证等工作。

自该遗址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工作人员克服天气酷热、软硬件设施不全等多种不利因素,耐心、细心地对挖掘出的文物进行分类、拼接、着色等修复步骤,终于使一件件文物以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

据了解,唐王城遗址考古(第二期)工作是在原有基础上,开展部分功能区的发掘,通过考古发掘,加大对唐王城历史文化的研究力度,注重利用文物资源开展公众教育和开发特色旅游。之后,将规划申报实施唐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唐王城遗址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项目。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薇表示:“基地的挂牌,不仅是落实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图木舒克市人民政府之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南疆考古的有力措施。我们将持续加强对南疆地区的考古研究,切实推动南疆考古工作,致力于将该基地打造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基地,共同书写新时代兵团文物考古事业新篇章。”

基地挂牌当天,46件珍贵文物在三师图木舒克市考古成果展厅首次展出,展示了唐宋时期,西域与中原文明的交融碰撞,以及繁荣的生活生产场景,不少游客慕名而来。46件文物均出自唐王城遗址,分为佛像、陶器、铜器等。此次文物的展出,对人们进一步了解当地历史发展、民族融合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游客张豪在一个锈迹斑斑的陶罐前停了下来,隔着玻璃伸手触摸陶罐,目光中满是惊喜。“今天我看到了很多刚出土的陶器文物,深受震撼,就像是真实地触摸到了千年的历史。希望能保护好这些文物,留存好这些记忆。我非常期待接下来唐王城遗址能出土更多的文物。”张豪说。

文化遗址作为实证人类、文化、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将文化遗址保护好、利用好,有助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我站在古人一定站过的那些方位上,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很少会有变化的自然景观,静听着与千百年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鸟声。心想,在我居留的大城市里,有很多贮存古籍的图书馆、讲授古文化的大学,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就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文人本也萎靡柔弱,只要被这种奔泻所裹卷,倒也能吞吐千年。结果就在这看似平常的站立瞬间,人、历史、自然浑沌地交融在一起。”面对着一件件文物展品,余秋雨写在《文化苦旅》中的话浮现在眼前。

我们站在唐王城遗址上,在过去、当下和未来的向度里追寻、审视、探究文明的逻辑,并重新出发。

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止于此,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三师图木舒克市将不断加强遗址保护工作,守好延续千年的历史文脉,让公众一眼千年、一见倾心,为新时代兵团文博考古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