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摇蒲扇过夏天

2024-07-21 15:00:35 - 北京晚报

▌董凤琴

轻摇蒲扇过夏天

夏天快到的时候,我从批发市场买了把大蒲葵扇,又学着祖辈老人那样,选了一块淡蓝色的花布条,戴上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给这大蒲葵扇“穿了件花衣裳”。别说,围上淡蓝色花布的大蒲葵扇,立马有了点艺术味道了。举着这把“艺术大蒲葵扇”,我一个劲儿地给临摹“二王”字帖的老伴儿扇风,“怎么样,这清风徐来,是不是有一种艺术味道?”“听说过吧,一位老婆婆夏天时在一个桥边卖扇子,没有几人看她的扇子。这时,王羲之见老婆婆辛苦,主动要给扇子题字,老太太急了‘这扇子本来就没人买,你这一写字,更卖不出去了’,没成想,题上字的扇子卖脱了。”看老兄他还“睡着”,咱只好自己给自己解谜,“您,整天临摹二王的字,这纸张,够装几麻袋了!您也学学人家,给我这扇子写俩字儿呗。”“别开玩笑了,咱哪有那本事。人家王羲之是在光滑扇面上题字的,您这大蒲葵扇凹凸不平的,咋写啊?”“您,别谦虚啊,您练习的废纸卖废品,收废品的师傅‘私藏’啦,说是回乡送村里乡亲。咱这老太太都舍不得卖您的墨宝了。”老伴儿架不住我这一顿“飘扬”,终于给我的大蒲葵扇留下了浅浅的两个字:“静心”。一把去暑神器,悄悄迎来了夏天的光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大蒲葵扇是家家夏天必用的去暑家伙什儿。夏天来了,娘就从厢房的大柜子上取出一个大布包,先拍打拍打尘土,打开布包,好似取出特别贵重的东西,三把大蒲葵扇出场了,它们要来演绎一段夏天的故事。

娘过日子很仔细,她先检查大蒲葵扇的扇面有没有破损,去年给大蒲葵扇包的花边颜色旧了,娘端来针线笸箩,挑出好看的布头,再给大蒲葵扇穿件新衣裳。打扮好三把大蒲葵扇,就把它们送到了“战场”:东屋炕上放一把给孩子们用,西屋炕上撂下一把给大人用。“散了架”的大蒲葵扇,不能扔掉,它的作用也挺大,那时做饭是用大土灶,夏天烧大灶做饭真热啊,划根儿火柴,灶膛里柴火棍儿慢慢地开始冒烟儿了,这时需要点风力,“散了架”的大蒲葵扇,“噗噗”一顿“扇风”,灶膛里的火苗儿就跳起舞来了。大铁锅里饭菜开始冒热气了,娘掀开大锅盖开始在大铁锅边上贴玉米面饼子,热气直往娘脸上熏,坐在灶膛前烧火的我,赶紧举起“散了架”的大蒲葵扇,一顿“狂扇”驱赶团团热气。

夏天,一家人喜欢在小院里吃晚饭,小方桌放在屋檐下,饭菜端上来,我赶紧把房间里的三把大蒲葵扇拿出来。芦花鸡、小红脖,慢悠悠地踱着小碎布来到餐桌旁,小脑袋晃来晃去,尖嘴巴不停地啄地上落下的饭粒儿,娘,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大蒲葵扇给孩子们扇风,娘的大蒲葵扇一扇,低头吃食的芦花鸡变形啦,鸡毛飞起来了,真好看,像东屋墙上贴的画报里女孩穿的花裙子,我忍不住伸出小手摸摸芦花鸡好看的羽毛。一大盆丝瓜汤端上方桌,人人喝得汗流浃背,三把大蒲葵扇齐上阵,一阵凉爽的风,顿觉舒爽了。

那时家家户户没有电视机,个别人家有台收音机。我家房后种着两棵大杨树,晚饭后,娘在树下洒点清水,扫去杂草,邻居们三三两两或拿板凳或提马扎,举着大蒲葵扇聚在大杨树下聊天。夏天的乡村,蔬菜水果多,东家拿几个淡绿色的菜瓜,西家送几个暗绿色的甜瓜,我家有两棵葡萄树,娘会剪几嘟噜颗粒饱满的玫瑰香葡萄放在莛秆编成的笸箩里……聊天的地方,放几把干艾蒿,划根儿火柴棒,大蒲葵扇再“噗噗”地发力,蚊子们见了这阵势都怵头了。木匠“怪三伯”年轻时走村串户给人家打柜子做椅子,年老了存了一肚子乡情故事,我最爱听也最怕听他讲“鬼”故事。娘喜欢在清苦的日子里寻找快乐,大人们都喜欢听孩子们唱歌,我哥是宣传队队员,娘让他指导我们几个女孩儿排练表演唱《远飞的大雁》,大人们一边看一边吃一边聊,手里的大蒲葵扇不停地给卖力表演的孩子们扇着凉风……

孙娃儿一声“奶奶”,把我拽回到自己已是退休老太太的现实。手摇着“静心”大蒲葵扇,清风徐徐中,沏杯热茶,回味甘甜。

带孙娃儿出门,给娃儿身上又是挂防蚊包,又是喷花露水,可还是防不胜防,蚊子就喜欢叮咬小朋友。这时,奶奶我从孙娃儿后面举着大蒲葵扇驱赶蚊子,大蒲葵扇一到,蚊子吓跑。端详着大蒲葵扇,我一高兴,送给它一个称谓“灭蚊神器”。如今,只要一出门,孙娃儿就仰着小脸,“奶奶,您别忘带灭蚊神器啊。”

王金辉插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