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专家观展活动在沈阳博物馆举办

2024-07-21 22:31:11 - 辽宁发布

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主办,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沈阳市文物局、沈阳市文博中心承办的“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专家观展活动在沈阳博物馆成功举办。

“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专家观展活动在沈阳博物馆举办

当日上午,沈阳市文博中心策展及布展负责人介绍了“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展览内容、艺术设计以及配套宣传活动等,与会人员到展厅观展、深入交流。

下午,与会人员围绕举办“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展览对于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及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价值、展览设计特点、展览宣传及配套活动组织等方面,从不同角度对展览的策展立意、叙事思路、学术研究、展陈效果、社会反响等方面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对如何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多重价值,强化博物馆教育与研究功能,更好地开展观众互动、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宝贵建议。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表示,此次展览是文化传承的理论指导、文明起源的生动展示、文物展览的创新表达,不仅为展览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华文明的展示、传承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据了解,“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展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的主题展览,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的重点推介项目。

链接:

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李学良:

本次展览作为一个定调展览,与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的主题非常切合,符合活动定位。本次展览是一个对比展,虽然两种文化不是同一空间,同一时代,但都孕育了中华文化的基因,是在不同文化中找同质,思路新颖。

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学术委员会主任李耀申:

本次展览是一个影响深远、非常成功的展览,从主题、逻辑、叙事、宣传、形式设计等方面都很成功。在展出一个月内,观看人数已达到10万人次,掀起一阵文化热潮,不管是从专业学术还是展览效果上,都是个巨大提升,具有创新性。展览回应了当下增强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期许。

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任刘鹭:

本次展览的策展立意站位高,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展览将主要内涵充分展示。形式设计上充分发掘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有特色的元素,作为展陈设计的符号和代表;色彩运用上,红绿蓝的使用不仅给观众一种引导性,还有效将展览分为三个部分。整体空间布局,简约不简单,透明展墙的使用增加了纵深感,值得推广;展出文物的固定方式很有创新,非常注重文物安全。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文立:

本次展览是一个具有非凡学术想象力的展览,在一个空间内实现南北两个文明的对话,一是展现难度大,二是要具有想象力,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中华文化的起源在黄河流域,本次展览中的西辽河流域和环太湖流域的文化,会促使观众进一步思考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利用博物馆语言,将抽象的中华文明概念具象化,使观众能够在一个空间内直观感受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总支书记、副所长李晖:

本次展览能够入选2024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的重点推介项目,说明展览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展览很注重细节,利用多种形式的辅助手段进行展示,增加与观众的互动性。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馆长吕芹:

短短三个月的策划时间能有如此规模的展览实属不易,整体的设计思路、展陈手段、场景与观众的融合度很高,还有很多故事解读。自媒体上普通观众对本次展览的评价很高,这也说明本次展览的普及度比较高。

辽宁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刘宁:

本次展览真正做到了“小投入,大效果”,体现了节俭办展的思想。不管是内容设计、形式设计还是展线上的观展体验都很顺畅,展厅布局的小问题被完美规避,对比的颜色运用非常巧妙,也很成功。新增40多处语音导览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的了解本次展览。

编辑:高春华

校对:张丽捷 陈侃

责编:安立军

审核:张增娇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