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25年,学者:深化改革是应对外部冲击根本途径

2022-08-21 22:29:22 - 北京日报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亚洲金融危机25年,学者:深化改革是应对外部冲击根本途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8月19日在北京主办的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的回顾与启示国际研讨会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对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和潜在的危机冲击具有重要意义。深化改革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根本途径,同时还应稳步扩大开放,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和抵御外部冲击。

今年是亚洲金融危机25周年。爆发于1997年7月初的亚洲金融危机,使东亚、东南亚经济体遭受严重冲击。印尼1998年经济增速为-13.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并发生政治动荡。马来西亚受连续两年负增长影响,直到2003年后增速才回到危机前水平。

“在全球经济滞胀和衰退风险上升,一些国家和地区面临债务和金融危机冲击的今天,回顾和反思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成因,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和留给我们的启示,不但有纪念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以史为鉴,警示未来。”王一鸣说。

亚洲金融危机因何爆发?危机前,亚洲经济体通过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年均经济增长率都保持在7%至10%。泰国年均增速9.2%,韩国、马来西亚略高于9%,涌现了亚洲“四小龙”和“四小虎”,被誉为“亚洲奇迹”。但在经济繁荣的同时,这些经济体积累的各种矛盾和风险也暴露出来。

例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早在1994年在《外交》杂志发表的《亚洲奇迹的神话》一文中就指出,仅靠增加投入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效率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王一鸣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外部资金大量涌入东南亚国家,造成资产泡沫;东南亚国家的固定汇率制度使汇率风险加剧;过早开放资本账户,增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外部冲击也成为引发危机的重要因素。

王一鸣表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变化和潜在的危机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指出,健全的金融体系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保障,构建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有助于缓冲外部冲击。

“高速增长时期掩盖的各种矛盾和风险,在危机时期往往会‘水落石出’,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窗口期。此时推动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更容易达成共识。”王一鸣指出,深化改革是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的根本途径。中国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推进国企、金融、外贸、房地产、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为走出危机和启动新一轮增长奠定了基础。

为了更好抵御外部冲击,还应稳步扩大开放。王一鸣指出,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及时推进外汇管理和外贸体制改革,国际收支水平明显改善,对稳定市场信心起到重要作用。我国积极推进加入世贸谈判,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王一鸣表示,金融危机的冲击,根本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多为要素投入驱动型增长的经济体,长期依靠劳动力资源和资本投入拉动经济高速增长,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增长模式难以持续。因此,必须坚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更有效地抵御外部冲击。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白波

编辑李拓

流程编辑严圣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