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司法”守护美丽瀛洲

2023-08-21 14:20:23 - 新民晚报新民网

“生态司法”守护美丽瀛洲

首个全国生态日,上海主场活动在崇明区举行,它是全市唯一一个获得国家生态文明督查激励的区。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为目标的崇明,近年来在生态环境领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就,其中,司法力量的保驾护航尤为关键。日前,记者随崇明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团队(简称环资审判团队)的法官回访长江口一片滩涂生态修复现场。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这片曾经的砂石堆场重新变回了滩涂湿地的模样。多年来,这个团队始终奋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司法第一线,默默守护“绿水青山”。

滩涂湿地回来了

来到崇明区奚家港附近一片滩涂湿地,只见植被茂密生机盎然。可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处砂石堆场。承办法官、崇明区法院环资审判团队成员贺宇红告诉记者,2003年,一家建筑材料公司租赁这块滩涂作为砂石堆场,2019年租赁合同期满。十多年间,这家公司在滩涂上建起的临时水泥桶仓和砂料堆场从事混凝土生产加工。合同期满后,建筑公司不愿腾退返还滩涂引发纠纷。这起看似简单的土地租赁合同纠纷,引起了环资审判团队的重视。

贺宇红说,涉案滩涂位于长江口,被告长期在这里从事混凝土生产加工,如果不及时腾退,会对长江口滩涂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功能造成更大的影响。案件审理中,合议庭向被告多次释明滩涂保护重要性,经多方努力,这家公司愿意先行腾退四分之三的场地,但坚持核心生产区不能动。

审判工作可以细细做,生态保护却等不起。部分区域腾退后,合议庭当机立断,对建筑材料公司拒绝腾退的区域依法作出判决。案件生效后进入强制执行程序,5月中旬,崇明区法院生态执行团队加强府院联动,及时开展清退行动。长江口滩涂上的这个堆场成为历史,绿色开始在滩涂复苏。今年5月,这起生态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收录进了典型案例。

捕鸟人变护鸟人

崇明被称为“鸟类天堂”,每年有大量候鸟会来这里越冬。保护野生动物,环资审判团队责无旁贷。在一起典型案件中,6名因非法狩猎罪被判处刑罚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当事人,以开展劳务代偿工作,让他们从捕鸟人变成了护鸟人。

当时,涉案的6名行为人在崇明禁猎区使用气枪、火药枪猎捕野鸟,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了生态环境损害,随后自愿与区检察院签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协议。崇明区法院从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性、行为人的实际履行能力、以劳代偿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考量,最终在磋商协议中达成金钱赔偿与劳务代偿“双结合模式”,用生态环境护理养护、环保宣传等形式的劳务,代偿剩余赔偿责任。

劳务代偿展现了恢复性司法的人情味,丰富了生态修复责任承担的多样性,进一步拓宽了生态修复的多元渠道。法官在监督回访中发现,通过正在进行劳务代偿的行为人的现身说法,当地百姓更直观地认识到了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重要性,自觉配合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安全。

贡献“崇明方案”

陈家镇法庭庭长、环资审判团队负责人黄菲菲告诉记者,环资审判团队的前身,是2016年建立的崇明县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从这支队伍的变迁成长,能看到崇明法院生态司法的探索实践过程。

近年来,崇明法院选拔年纪轻、学历高、能力强,特别是有多个岗位工作经历的成员,充实到环境资源审判团队;在上海法院中率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专家咨询库,形成专家法官、专家咨询、专家研讨、专家陪审、专家鉴定、专家辅助的专家参与审判机制,为环境资源案件质量提供有力的智力保障。此外,每年一度的世界级生态岛司法研讨会,为环境资源审判凝智聚力,获评上海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品牌活动。从专门到专业,从共研到共享,崇明法院在实践中对环境资源审判不断探索创新。

近年来,崇明法院环资审判团队聚力探索创新,在专业化建设、多元共治、生态修复等方面形成一系列创新机制,擦亮生态司法特色品牌。团队先后荣获上海市法治工作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等荣誉,多个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生态司法点亮美丽瀛洲”入选上海法院十大文化品牌,为打造生态司法高地贡献了“崇明方案”。

本报记者李一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