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开乡村生活新方式?2022京台美丽乡村论坛在怀柔举办
9月21日,北京市怀柔区开设2022京台美丽乡村论坛,联系京台两地与乡村民宿产业、乡村发展相关的协会组织、专家学者、从业人员等100余人,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讨论乡村生活新方式。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刘军萍说:“两岸民宿交流密切,优势互补,将为京台两地在三农领域合作共赢注入更多智慧和力量。”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新农村、新视野和新民宿”,设置主论坛和分论坛。来自京台两地的11位嘉宾,围绕两岸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历程和规划、特色分析等主题进行发言,介绍多个乡村民宿发展案例用以借鉴。参加论坛的嘉宾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顺应两岸乡村合作的需要,体现两岸基层乡村建设者的心声。
乡村民宿能提供新的生活方式
华夏建筑文明在山脉上曲折起伏,初秋的风穿过山谷,将凉爽送进一片栗子树林,这是一片由小学学校改建而成的民宿,经营人石晶是怀柔人,她在怀柔渤海镇洞台村打造了一座花园式民宿,她说,乡村给她带来的是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以一棵超过三百年历史的古栗子树为中心,它的西边是一片舒缓开阔的绿地,石晶介绍,这里之前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乱石岗”。她说:“我是看着蓝天白云,看着重叠的高山长大的,重新回到宁静的乡村,我希望将它变成更适合人们居住的面貌。”
经过改造,代替杂草丛生的是繁盛的鲜花,是养着5只山羊、4匹马和无数鸡鸭鹅的乐趣农场。石晶说,经常会有情侣选择在这里举办婚礼,他们背靠长城,在灿烂的繁星和古老的栗子树的见证下,许下共度一生的誓言。
“我觉得来乡村度假,只是乡村民宿能满足的需求之一,乡村民宿的建设更应该是向都市居民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石晶以前在IT行业工作,她每天都陷在高楼林立的环境中,她表示,那是一种很紧凑和局促的生活。“虽然选择重回乡村,也经历了不少波折,但是这里的一切,让我感觉是自由的,万物都在自由生长,这是一种生活的新思路,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体验到这样的生活方式。”
文创周边助推乡村民宿发展
在民宿周边,石晶还配套建设了餐厅、图书馆、烘焙室等功能区,保证多元化服务。石晶说:“我想建设一个优于城市和乡村的第三空间,有教育文化科技,有生态生产和生活,做到人与自然、人与文明的结合,这是我投身建设乡村民宿的梦想。”
石晶曾在2014年赴台学习民宿经营,试图为京郊民宿建设寻求可行性经验。石晶表示:“台湾的很多先进经验给我们现在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宝贵支持。”在交流的过程中,她发现台湾民宿的文创周边产品做得十分突出。她说:“去到交流的所有地方,我都会觉得我的行李箱太小了,台湾民宿能把这个做到极致,让人不得不买。”
结合当地民俗文化,台湾民宿将文创周边带进民宿经营当中,提升了民宿本身的商业竞争力。“虽然台湾和怀柔的风景各有千秋,但是经营模式也是可以借鉴的,民宿的发展需要更多商业的加入,提升生活的便利,同时也要关注人文和精神需求,文创就是一个民宿发展很好的助推剂。”
疗养赋能乡村民宿,探索发展新可能
郑素娟是一名在京工作10年的台胞,从事医疗相关工作,在很早之前,她也曾参与过民宿的建设。她说:“我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健康,不仅是身体健康,精神也要健康,而乡村民宿恰恰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心灵栖息所。”
“在疫情中,我们承受着很多压力,乡村民宿能让我们的压力有个出口,当我们走在户外,感受日光和微风,心里就能够平静很多。”郑素娟说,她已经是第三次参与京台美丽乡村论坛了,“我感觉京郊乡村民宿的发展一年比一年进步。”郑素娟有一个孙女,在北京他们一家三代同住,她说:“十年前我来过这里,但当我昨天走进这里的民宿,我的幸福感飙升,民宿建设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
“一个人来的时候是给自己的精神放假,和家人一起来的时候是来感受陪伴,感受爱意。”郑素娟提出,“疗养+乡村民宿”模式可能是未来乡村民宿发展的方向之一,她说:“老龄社会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退休的老人很多,居家养老已经成为过去式,那么应该去哪里养老呢?我觉得在乡村民宿中加入疗养、康养的功能,对于民宿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一级巡视员张光连说:“发展新民宿,目的就是聚焦‘大城市小农业’、‘大京郊小城区’的市情农情,进而探索出一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服务首都、发展乡村的富民之路。”在挂着露水的湿润草坪上,头顶星汉灿烂,听着栗子砸在地上发出的响声,人们倾听内心的声音,打开乡村生活新方式,石晶和众多乡村民宿经营者一样,在等待着那个乡村民宿发展新时代的到来。
新京报记者陈璐
编辑唐峥校对薛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