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将在深拍卖 深晚记者采访专家为您解惑 183元/吨的碳汇起拍价是如何定的

2023-09-21 08:23: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深圳晚报

深圳新闻网2023年9月21日讯(深圳晚报记者吴洁实习生谭佳)近日,一则“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拍卖公告”引起业内关注。拍卖公告显示,全国首单红树林保护碳汇将于9月26日在深圳拍卖,起始价为183元/吨。拍卖所得将上缴深圳市财政,反哺红树林保护与修复。

此次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为什么可以拍卖?定价是否合理?对深圳乃至中国碳市场发展什么意义?生态价值又如何?针对热议的问题,深晚记者采访专家学者,并梳理红树林保护碳汇相关内容,为公众解答疑惑。

本次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属于蓝碳

“红树林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汇,属于蓝碳,经过第三方机构核证,本身具有生态价值。”9月20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韦福雷在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许多市民对“碳汇”概念较为陌生。一般情况,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被称为绿碳;海洋以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蓝碳。目前,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本次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就属于蓝碳交易。

“蓝碳是近两年来新交易品种,红树林碳汇相对稀少,但海洋碳汇量非常大。”韦福雷认为,蓝碳未来或将成为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对象。

红树林保护碳汇起拍价是如何定价的

9月18日,“全国碳交易”微信公众号显示,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行情为:开盘价74.93元/吨,最低价74.42元/吨,收盘价74.60元/吨。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起拍价是此前全国碳市场综合价格收盘价的近2.45倍。对此,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次起拍价和定价依据提出了疑问。

韦福雷解释,红树林保护碳汇与市场上直接交易的“碳汇”不是一个概念。市场上直接交易的碳汇是企业为履行碳排放权的履约,排放的碳,不足部分只能通过市场交易购买,属于强制性履约;而此次拍卖的红树林保护碳汇为自愿碳市场,属于非强制性购买。此次拍卖碳汇的企业基本是出于社会责任的初衷。

中国林业碳汇工作的开拓者、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会秘书长李怒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起拍价没有合理不合理之说。此次拍卖标的不是国家自愿碳市场的CCER产品,而是在国家自愿碳市场之外的碳信用产品。该产品不与抵减碳排放挂钩,主要体现购买者自愿碳减排行为。两者使用目的不同,价格自然不同。

不单有碳汇价值更有生态价值与生态功能

“此次蓝碳交易是深圳开展碳交易的新探索,未来应该逐步形成一套蓝碳交易、确权、核算、认证的标准体系,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蓝碳交易平台,这对深圳乃至全国碳交易有着重要意义。”韦福雷说,深圳是全国最早开展GEP核算(生态系统生产价值核算)的城市。今年5月,深圳又发布全国首个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为目标的《红树林保护项目碳汇方法学》,填补了国内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类碳汇项目方法学空白,加快推动海洋蓝碳价值转化。

在韦福雷看来,此次深圳进行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是全国探索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价值的实现路径,有利于擦亮深圳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李怒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有类似的观点。李怒云认为,红树林生态系统本身对海洋生物保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拍卖价格体现的是红树林保护活动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多重效益,因此这场拍卖有更多含义,不仅仅是碳汇的价值,更体现它的生态价值与生态功能。

韦福雷分析,当前,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大背景下,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是碳汇交易的缩影、突破点。“红树林本身的碳汇量并不多,但海洋碳汇量极其丰富,值得开发。”韦福雷建议,深圳可在红树林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未来面向海洋蓝色碳汇,并针对海洋碳汇的不同种类,制定相关的方法学和标准。

韦福雷认为,未来,深圳发展蓝色碳汇可与国际上有红树林保护需求的地方开展联合行动。“不单是碳汇的价值转换,探索如何通过市场化机制实现红树林的价值,并用于其保护、修复的模式探索更为重要。”韦福雷说。

新闻辞典

什么是“蓝碳”“绿碳”

一般情况,陆地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被称为绿碳;海洋以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被称为蓝碳。

目前,蓝碳交易主要集中在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所承认的三种蓝碳生态系统,包括红树林、海草床、盐沼。本次深圳红树林保护碳汇交易属于蓝碳交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