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2023-09-21 14:55:13 - 北京日报

档案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

“档案见证石景山”专栏

第一期,讲述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

北京第一个

通电的村落

模式口原名“磨石口”,是北京第一个通电的村落,磨石口的改名与之关。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1904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的三位创始人史履晋、蒋式瑆、冯恕为振兴民族工业,多次向清廷呈文奏请成立京师华商电灯公司。1905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北京首家民族资本的电业公司。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1921年10月,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埋裁输电线杆时与农户发生纠葛。村民们在大地主薛厚田的挑拨下,不让公司人员在地里埋设线杆。

李堪(号雅轩)是村里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劝解家乡父老说:“我们应该支持电厂办电,这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大事!至于埋电线杆占地,我们可以向电厂索要占地费,损坏的青苗也可以要求赔偿。此外,我们还可以请电厂给咱村安电灯,给我们办一所小学,使全村儿童都有念书的机会!”村民们顿开茅塞,连连称妙!李堪旋即登龙泉古刹找到电厂协商,主管史履晋听后,欣然应允村民提出的各项要求。

1922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为全村通上了电,石景山区的模式口也成了北京市最早用上电灯的村落。小学建成后,李堪又亲任该校校长,使全村的适龄儿童都有了上学的机会。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这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可借鉴的优秀“模式”,1923年春,经宛平县政府批准后,磨石口易名为模式口。

我国第一座

自行设计、自行建设的水电站

模式口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设,全部设备均为我国自己制造的遥远测量、自动控制的水电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最先进的水电站。国家领导人朱德曾三次来电站视察。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1957年4月,由国家兴建的永定河引水工程正式通水。引水渠全长25.7公里,由门头沟区老店进入石景山区,流经高井、马尾桥村,穿模式口隧洞,到法海寺南麓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之南。为充分发挥引水渠的作用,利用30米水头落差,又在冰川馆东100余米处兴建了模式口水电站。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模式口水电站是一座渠道式水电站,电站由引水枢纽、溢水枢纽、发电主厂房、变电站四个部分组成。高度自动化的模式口水电站,是国家科学技术结硕果的“石景山缩影”。

石景山第一所中学

北京九中

作为石景山区的第一所中学,北京九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46年的“私立门头沟中学”,校址在门头沟城子。当时是由国民党驻军16军325团政工室主任武弘毅任董事长兼校长。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学校由北京市教育局正式接收。5月21日命名为“北京市第九中学”。赵峰为校长,职工20多人,学生人数不足200。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为方便工农子女人学,赵峰校长着手扩建校园、修整教室和操场的同时,又于1950年夏季委派李欣华同志来石景山筹建分校,校址在法海寺。经过师生共同艰苦劳动,法海寺成为可容纳百余名学生学习、生活的北京九中石景山分校。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石景山人口大幅度增加,大批工人子女以及广大农村青少年急待入学,法海寺校舍已不能满足需求。1952年,赵锋校长又和政府部门联系,把模式口驼铃古道旁的古承恩寺南园(即九中现址)划归九中。继而将总校从门头沟迁至石景山,门头沟原校改为分校。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1954年8月1日,北京市教育局决定把九中的门头沟分校改为五十二中。至此,北京九中才名副其实地在石景山“落户”。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在20世纪60年代,赵峰校长就大力提倡寓教育与活动之中,寓教育于劳动斗之中。在赵校长倡导下,九中的师生并肩走上街头或深入工厂、农村和军营,参加社会实践;一起搬石运土,共建校园。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2010年5月12日,在建校64周年之际,北京市第九中学教育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教育集团涵盖了北京九中、佳汇中学、金顶街二小、金顶街四小,四所学校形成了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的链条化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口的几个“第一”|档案见证石景山

北京九中——这颗驼铃古道旁璀璨的明珠,伴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成长,培育了一代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栋梁之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