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3)》:广州金融业发展综合指数年均增速达21.7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刘琛实习生唐冰淳姚佩仪广州报道
9月21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3)》。
报告重点从金融服务广州科创及新兴产业发展、金融业整体发展、金融业各领域发展、金融发展比较研究等视角对广州金融的发展状况展开研究,分析当前广州金融发展的亮点、短板及其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为推动广州金融创新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枢纽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报告提出,经过多年发展,广州金融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不断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金融创新活跃度高,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从2020年开始研创《广州金融发展报告》蓝皮书,旨在系统分析并动态跟踪广州金融阶段性发展的总体状况。《广州金融发展报告(2023)》是广州金融年度系列研究报告(蓝皮书)的第四个年度报告,由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金融业协会组织研创,得到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管理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据广州金融蓝皮书编制的广州金融业发展指数测算,以2006年作为基期,广州金融业发展综合指数年均增速达21.72%,是同期广州GDP平均增速的2.23倍,广州金融业整体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从金融发展规模看,广州金融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指数年均增速达20.67%。2023年上半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410.77亿元,同比增长7.8%,占GDP比重9.99%,金融业税收收入290.3亿元,同比增长6.2%,是全市第四大支柱产业。
从金融机构发展看,广州金融机构实力进一步增强,指数年均增速达89.05%。近几年,广州持牌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数量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持牌金融机构共360家,其中法人金融机构59家。
从金融市场发展看,广州金融市场不断深化,指数年均增速达16.12%。2022年,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89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居北上广深津五大城市第一位。截至2023年上半年,广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25家,总市值近3万亿元。
从金融生态环境看,广州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指数年均增速为13.01%。“获得信贷”营商环境指标连续多年在国家级和省级营商环境评价中保持名列前茅。
从金融创新看,广州金融创新活跃度高,指数年均增速达106.96%。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科创金融等新业态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22年,广州获批国家第三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广州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正式启动,全国首个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广东数字金融创新产业园(起步区)正式挂牌运营。截至2022年末,广州绿色贷款余额7913.95亿元,全市累计发行人民币绿色债券1308亿元,境外绿色债券15.4亿美元。南沙区获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广州数据交易所落地南沙,开创全省数据交易新局面。广州期货交易所首个品种工业硅期货、期权挂牌上市,也是国内首个新能源金属及全球首个工业硅期货品种。
从金融开放看,广州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指数年均增速达18.09%。南沙区获得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跨境理财通”试点、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等。2022年,广州首个QDLP项目落地,试点审批额度10亿元人民币,QFLP试点审批额度超150亿元人民币,开通跨境资本流动“双向高速路”。10家广州地区外资银行参与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和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另外,广州在引进国际金融机构区域总部、国际金融组织分支机构、深化金融区域交流合作、对接“一带一路”国际金融市场等领域也取得新突破。
报告提出,当前,广州金融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广州要紧紧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充分发挥金融“活水”作用,着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扎实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转变监管方式筑牢金融风险防线,重点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交易平台,培育引进国际顶尖金融机构,高标准建设广州期货交易所,构建完整期货产业链,增强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优势特色金融服务能力,加快金融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
(作者:刘琛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