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看四川丨成都大邑:“老农人”有了智慧农作“新工具”
四川在线记者蒲南溪文/图
9月21日,正值秋收时节,太阳给足面子。这是个晒粮食的好天气,但是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路边平坝却少见晒粮食的人。
原来田间地头忙碌的另有其“人”。两三辆运粮车陆续驶进安仁镇元兴社区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五台烘干机正全力运行。合作社负责人万富旭随手拾起一把稻谷,在掌心揉搓掂量几秒钟,随即判断:“还要烘,烘干到13%就合适了。”54岁的万富旭从2009年开始回乡种粮,规模从100亩到如今7000多亩,“老农人”纯熟的经验智慧加上不断开发的“新工具”,让他年年都迎来丰收。
正在秋收的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元兴社区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田
到底有哪些新工具?当然不只是烘干两万亩粮食的设备,“走,上车,我带你们去看。”万富旭展露出自信的笑容。车行不到十分钟,一处宽敞且停放着各类农业设备的仓库展现在面前。“这是我们为春天播种小麦准备的插秧机和秧盘,还有新购置的履带式开沟机。”万富旭介绍,除了这些实体的大机器,还有一个“秘密武器”在他手机里。万富旭打开名为“吉时雨”的APP,7000多亩粮田的苗情、虫情、农机情况都可以点击了解,农资购买、育秧插秧、烘干、无人机植保都可以在上面完成交易。“这个就相当于我们农民的专用淘宝、京东,非常方便。”
运粮车运输粮食到烘干房
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大邑县在2017年引入技术平台吉时雨数字农业公司,让种粮大户们实现“手机上种田”。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配套建设了无线适配器,北斗地基增强基站、5G基站、数字农场,农田环境物联网采集装置,作物监控识别装置等设备设施,实现农民数字化精准育苗、精量施肥、用药、定制化服务和销售服务。去年该平台服务全县耕地面积21万亩,带动全县农业产业节本增效15%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8%。
“吉时雨”数字监测设备
通过使用“吉时雨”,万富旭所在的合作社各个生产销售环节都打通了。这个新工具串联起了育秧、收割、烘干、加工销售的工具和环节,真正实现了数字化生产。在他的记忆里,正是因为更多新工具的加入,才能让种田这件事从解决一家人的温饱,变为养活两三万人的全新事业。万富旭对数字乡村的未来态度乐观开放,“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钻研,重视信息化、智能化,说不定十年后会有更先进的农业技术,我也要用在自己的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