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改革创新 彰显“昆明之为”

2024-09-21 06:04:23 - 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近日,《云岭之窗》杂志社专访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滇中新区党工委书记刘洪建,刊发题为《突出改革创新 彰显“昆明之为”》的文章。全文如下:

《云岭之窗》杂志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健全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请问昆明在这方面有什么打算?

刘洪建:我们将坚持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昆明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是把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方面,以冶金、石化等传统产业为重点,鼓励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方面,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着力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方面,超前布局低空经济、生命科学、新型储能、智慧交通等产业,确保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充分发挥科创资源优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基础研究央地协同机制,构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和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保障体系。同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收益分配政策,让科技人员“想转”“敢转”“能转好”,推动科技与产业供需对接、合理匹配。

三是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效路径。实施更加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体制机制,深化与东部地区人才协作,打造一支高质量创新型人才队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社区,把人才引进与就业创业结合起来,探索成立创投基金,让更多人才安心在春城追逐梦想。

《云岭之窗》杂志社:近年来,昆明助推“辐射中心”建设迈出新步伐,下一步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有什么改革举措?

刘洪建:我们将找准昆明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落实好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改革部署,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一是推动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中老泰铁路的时效优势,加快昆明国际陆港建设,搭建联通海关和铁路业务的数字平台,优化国际货运班列组织模式,降低运费成本。推动成立中老铁路沿线城市联盟,探索境内外陆港、海港合作机制,提升通道物流和运营质效,以大物流带动大贸易、承接大产业、促进大开放。

二是加快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加快推动围网区封关运行,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推动磨憨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健全昆磨联动发展机制,加快磨憨智慧口岸建设,完善口岸功能、做强口岸产业、提升通关效率,推动口岸经济由“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三是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健全经开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四区”联动发展机制,加快推进产业、招商、政策、平台、服务协同,发挥好对全省开放型园区发展的带动引领作用。高质量推进昆明承接产业园区和磨憨沿边产业园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台商产业园,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政策,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持续扩大产业合作“朋友圈”。

四是积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创新贸易便利化政策体系,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探索建立跨境电力交易中心和算力中心,创新跨境电商业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建设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推动跨境供应链汇聚春城。

《云岭之窗》杂志社: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昆明将如何持续推动相关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洪建:近年来,我们出台了跨区域协作的系列创新举措,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我们将谋划推进更多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改革举措。

一是统筹市域范围内协调发展。深化落实跨区域协调发展“1+2”制度、重点“飞地园区”跨区域协作管理办法,健全财税、产值、收益、用地等利益和指标分享机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统筹、高效联动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推动要素配置高效、产业布局优化。

二是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深化滇中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壮大商贸物流等主导产业,加快未来交通科学城、国门商旅区建设,把新区打造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主动加强与省内其他州(市)的对接,在产业发展、要素保障等方面深化合作,着力构建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三是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认真落实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产业衔接,探索建立产业转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机制,建设关键产业备份,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深化东西部协作,探索开展飞地经济、“园中园”合作共建,创新区域协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