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云深处住侬家 单士厘归潜湖州
转自:嘉兴日报
单士厘八十一岁像朱利芳提供
莲花峰
■张嫣
江南即使入了冬,庭院里依然树木幽深,有凛冽的夜风刮过草堂前的池水,池上所列五石,随着静静升起的月华,嶙峋瘦透的轮廓渐清,如夜幕中缓缓现身的仙逸公子。
这山石、树木、水涯前,来过莲花庄主赵孟頫,也来过皕宋楼主人陆心源,还有受兹室主单士厘、钱恂夫妇。
单士厘(1858—1945),名蕊珠,号受兹。祖籍浙江萧山,因咸丰年间战乱,祖辈自萧山移居海宁硖石。单士厘出生于硖石,其父恩溥,同治壬戌乡试中试,曾任嘉兴教谕、上海江南机器局广方言馆的中文教习等职,其母为许汝霖五世孙许光清之女。单士厘自幼在单、许两个文化世家的熏陶下,博学能文,二十六岁时归于湖州钱恂。
钱恂乃晚清著名外交家,1899年始,单士厘以外交使节夫人的身份,随夫遍历日、俄、意、荷等国,长达十年之久,她是最早走出闺门、放眼世界的中国知识妇女。单士厘一生著述达十一种,其中分别成于1903年的《癸卯旅行记》和1909年的《归潜记》两部著作,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中国女子出国游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钟叔河先生把两部游记编入《走向世界丛书》时说:
无论从中国人接受近代思想的深度来看,或者从介绍世界艺文学术的广度来看,这两部书在同时代人的同类作品中,超出侪辈甚远,足以卓然自立。
夫妇二人携手廿五载,宦游列国,见证中西文化的差异,于时代的潮流中,追求文明,寻求改良,虽然已是儿孙承欢膝下,却还没有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栖息的家。这一年,也就是1909年,秋天的时候夫妇二人乘船夜渡苏伊士运河,白沙如雪的河岸,灯火红似星辰,却不及故乡江南的一轮明月、一口团子。离家万里的游子,萌生归隐之心,湖州是钱恂的家乡,与硖石、与杭州又是一箭之遥。“人生只合住湖州”,这里松雪老人的水墨烟云还未散尽,皕宋楼主的书香余香未绝,孤松蜡梅草堂,池水山石庭院,正是半生罗贯全球事后潜心五柳篇的清丽地。
三代团圆,匝月恒居,共享天伦。唯有经过宦海波澜的惊心,才更能体会超然偕隐的快意,鬓上华发早添,他们也是普通人家的父母、家长,悉心营造群芳竞秀的庭院,在积雪盈尺的冬日戏制雪灯以娱稚孙。故乡的春日,是春风被万家,是草木向荣华,也是凤头鞋绣花的日常。他们在双手营造的家园,尽享故乡的湖山水色,一涤旧尘沙。
行此文时,笔者恰看到嘉兴市图书馆古籍部的秋燕女史刊发在《味书轩》上的一篇关于伉俪合璧章的小文,这枚“泉寿受兹合印”章的主人正是单士厘、钱恂夫妇,秋燕女史经眼古籍中的印章无数,也坦言见到的夫妻合璧章却仅此一枚。而笔者上一次得见的合璧章是刻在苏州耦园的墙院上,那是属于另一对恩爱伉俪严永华、沈秉成的故事。在婚姻存续中,举案齐眉、比翼双飞是一种理想关系,但又不仅限于此。
毕竟,他们是行过万里路的人,即使在偏安一隅的江南,在好景等云烟里勾绘着理想家园,但心中放不下的依然是“此心徒爱国”,是阅过千山之后的清醒和自持。于是,在“坐石看云起,横琴待鹤归”之余,想的是“世事如棋局外观,四方攸异后维翰”。
1909年,单士厘随丈夫归隐湖州陆家花园,即潜园,第二年就在这里完成旅欧游记《归潜记》。这一年她已经五十二岁,放到现在也是女性退休的年纪,然而熟知她生平的人也知道,后来她还以八十一岁高龄完成《清闺秀艺文略》五卷,即使到了八十六岁的风烛之年,依然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单士厘于1899年四十一岁时始出国门,那是一个旧意识开始土崩瓦解,新思想不断浸润渗透、开始出现初潮的时代。在何香凝的深思冥想、秋瑾的慷慨悲歌到来之前,单士厘已经有了世界眼光。当然,从传统土壤里滋养出的闺秀女子,依然裹着小脚,以夫为纲,但她的可贵之处正是在封建藩篱之下,自觉接受思想的洗礼,敢于突破传统的限制和约束,主张文明,重视教育,反对侵略和专制,接受新的文艺和学术的熏陶。而在这些背后,是一个启蒙者的良心与激情,怀揣着对家国和人民的一腔赤诚。明明是江南轻烟与山水供养的女儿,却有着豪迈的步伐,并始终如一。
潜园的梅开了,暗香盈袖,单士厘在故乡熟悉的气息里,欣然提笔。肉身虽然已经回到江南,但脑海里依然有挥之不去的西行漫游所见所闻时那种最初的震撼、感慨和随之的探索和求真。她迫不及待地要写下来,是为了“以示亡国遗黎受辖于白人治权下之情况”。她虽没有卷入革命的浪潮,但她以女性的视觉,同样感受到一个即将到来的不同往日的时代,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此格笃记,阅者宜细心味之。数百年后,吾人当共知之。”
不用数百年,一百多年后的甲辰年,我走过夏日的潜园和秋日的欧洲大陆,中西文化、建筑、艺术和生活状态带来的差异感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潜园的归隐生活不足四年,在单士厘漫长的余生中,它更像是一次长途跋涉中的舒心驿站,是一个温暖的入口,是那个风雨不停的时代风浪里氤氲出的一曲宁静的田园牧歌。在山石树木的坚毅、流水舟楫的流动中,1911年来了。身处湖州的钱恂在武昌起义后,领导了湖州的光复运动,短暂的宁静即将被打破,时代的风雨也将随之而来……
潜园如今在旧址上与莲花庄同园而筑,位于湖州市的东南隅。入口的粉墙上有陈丛周书写的“潜园”二字,一株拥有一百余年树龄的罗汉松独守在入园的必经之路上,随后是一树葱茏的巨大香樟。累叠的山石群旁,人们或独坐,或围坐着对弈,一块由陆心源录于光绪十四年(1888)的圣旨石碑静默于山石间。林木、小亭、曲水、山石的场景里,是以池边的五石为这局部世界的中心。其中的莲花峰缘自赵孟頫,至今可见的石上三字据称也是赵氏手迹,余四石由陆心源添置,为之“太湖五老峰”。
时间如巨兽,吞噬了大部分的细节,山石的坚毅和文字的隽永恰能为我们偶尔开启那过往的世界。
潜园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