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打好“引育服用”组合拳 激发人才发展新活力
【牢记嘱托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肃篇章】城关区:打好“引育服用”组合拳 激发人才发展新活力
近年来,兰州市城关区充分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坚持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核心,通过平台搭建、政策扶持、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措施,持续做实做细“引育服用”四篇文章,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驱动城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引才聚智,构建人才高地新生态
今年以来,兰州市聚焦构建“3+2”现代产业体系和“6+X”先进制造业集群人才发展需要,积极搭建吸引人才来兰留兰干事创业的平台桥梁,持续开展人才引进和招聘活动。城关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在积极引导各街道举办“人才夜市”线下招聘活动的同时,区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各高校开展“直播带岗”“招才送岗”等线上活动,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吸引了一大批有志青年就业在兰、创业在兰。
区人社局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依托当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和人才引进及需求计划,积极配合参与线上线下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及考察等各个环节,着力构建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和创造力的人才高地新生态,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在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及相关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区人社局通过兰州大学两次专场引才和集中人才引进,共引进各类人才88人。
育才强基,打造人才成长快车道
为确保青年人才在兰安身、安心、安业,城关区通过建立“360”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创业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实际制定《城关区创业孵化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等配套方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为广大创业者实现创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目前,全区213家就业见习基地帮助高校毕业生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近年来,城关区探索“揭榜挂帅”新模式,通过“企业出题、政府资助、科研机构答题”机制,把项目成果固化为企业创新能力。强化科技政策支撑,推广“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高校院所成果“二次开发”及就地转化。2024年征集科技计划项目和人才创新创业项目114项,其中科技计划项目已完成评审,人才项目将在近期实施。同时强化企业转化承接能力,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15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339家。此外,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体系,挖掘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3.61亿元,争取在年底超31亿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服才保障,建设近悦远来优生态
筑巢引凤是前提,暖心留人是关键。城关区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政务服务模式,实现“一个窗口”面向群众。兰州市城关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大厅,正逐步实现“一网通办”,让各类市场主体的办事体验好上加好。“一直以来,企业得到城关区政府和区人社局、区科技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现在不仅办理各项业务更加方便,还享受到了房租减免诸多优惠政策,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甘肃奇超诺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鹏程说道。
区就业服务中心创业就业指导办负责人表示,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方式,加快与网上服务平台融合发展,在城关政务服务网开通了就业见习补贴申领、创业补贴申领、稳岗返还(稳岗补贴)申领等21项线上服务事项,及时了解和掌握群众办事需求,通过网络平台逐步实现线上办理。同时,城关区以数据共享促进办事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提供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渠道多形式便民服务平台,提升服务便利化水平,并加强各街道“就业服务一体机”的提质升级,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理,最大程度便民利民。
用才尽能,激发人才创新新活力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攀升,为充分解决青年就业等问题,城关区聘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者、创业投资人、高校教授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210人,组建了区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团,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评估等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每年组织举办各类创业活动150场以上,创业培训2000人,创业指导1万余人次。其中,“周旸职业指导工作室”“白秀珍劳动仲裁工作室”等工作室目前已为137名青年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专家指导团充分发挥专业性,为想要创业的各类群体提供服务,让高校大学生等创业群体与企业、孵化基地对接,与创业项目对接,更好地实现创业就业。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为激励人才展示自我、挑战自我,城关区还组织第二届城关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百千万”创业引领工程“新锐创客”创业项目选拔赛,不断发挥全市应用型创业培训试点区先锋作用,面向“有创业意愿”“有培训需求”的不同创业群体,持续开展市场化运营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示范性创业培训项目。
今后,城关区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目标,继续在“引育服用”上下功夫,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相关机制和管理办法,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努力为兰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城关力量。
责任编辑:任彩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