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再现《英雄儿女》高燃一幕

2024-10-31 14:35:31 - 北京晚报

“让炮火跟着我的红旗上。”昨晚,电视剧《上甘岭》在央视一套高燃收官。大结局中,段显峰手举红旗冲向敌阵,引导炮兵精准火力压制敌人,他在牺牲前喊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再现电影《英雄儿女》中的壮烈一幕,贯穿全剧的“上甘岭智慧”和“上甘岭精神”两条故事线也在此刻交汇。

荧屏再现《英雄儿女》高燃一幕

战术层面精讲“上甘岭智慧”

历史上的上甘岭战役持续了43天,对照史实可以发现,电视剧《上甘岭》每场戏清晰标注的日期和时间,是严格按照43天战斗的真实时间线推进剧情的,完整呈现了上甘岭战役的全貌。在叙事方式上,剧版《上甘岭》虚实结合,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注重艺术创新。

真实的上甘岭战役中,我军的步炮协同在实战中日渐完善,在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大量敌军被志愿军炮火杀伤。电视剧《上甘岭》在艺术虚构的基础上,把步炮协同战术拓展为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贯穿剧情始终。

剧中,段显峰从军事学院的讲堂奔赴朝鲜战场,他自始至终追求的战术理想,就是在冲锋中以最小的步炮协同距离精准压制敌人火力、最大限度减少我方进攻伤亡。主动请缨初上战场,看到黄继光拿身体当武器,段显峰痛心疾首。指导员胡满仓说,这么惨烈的战斗,战士们除了用身体当武器,没有别的选择了。而段显峰希望通过战术层面的提高,弥补战场上我军火力装备的不足,让战士不需要再用胸膛去堵枪眼。

在志愿军老兵的记述中,上甘岭战役期间大家每天都在琢磨,如何在守住阵地的同时,消灭更多敌人减少我方伤亡。剧中,段显峰不断研究步炮协同战术,通过精准打击敌人一次次收复阵地。剧情重点呈现的3场阵地大反攻,客观反映了志愿军由被动到主动逐步扭转战局的过程。

《上甘岭》在战术层面的叙事创新,一改以往战争题材作品“重战斗、轻战术”的不足。剧本巧妙地把段显峰实践步炮协同的成败得失对应融入3场大反攻的剧情,艺术再现了志愿军在战斗中不断探索改进、在战术层面越来越灵活机动,以全新的军事视角带领观众体会志愿军的“上甘岭智慧”。

最后的冲锋彰显“上甘岭精神”

在全剧最后的大反攻中,为了让八连在接敌前最大限度压制敌人火力,段显峰说服所有人,把步炮协同的距离缩短到50米,而这个“必死无疑”极限距离的移动标尺,就是他自己。完成最后的冲锋,段显峰用生命实践了“以更小牺牲换取更大胜利”的战术理想,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只会纸上谈兵的秀才,而成了八连乃至整个志愿军战斗意志、牺牲精神的象征。

从目睹黄继光英勇牺牲感受到的冲击与震撼,到像黄继光一样拥有钢铁般的意志,拿身体当武器舍生取义,在几十天的战斗过程中,段显峰经历了巨大的信念转变。刚进八连时,看到指导员胡满仓习惯用做饭打比方做战士的思想工作,段显峰觉得有些“土”,后来他却发现这种“土”能养人,甚至教会了自己如何当好连长。

艰苦的坑道岁月中,当战士们齐声唱响《我的祖国》,歌声穿透战火直击人心。每每想起女儿的面庞,段显峰意识到亲人就在身后,捍卫祖国尊严和人民安宁成为他意志力的支撑。战火淬炼和泥土气的滋养,让这个书生战士的内心深处发生了改变,最终锻造出身上的军魂。《上甘岭》从段显峰这个文化兵视角带入剧情,通过丰富的艺术手法诠释了“人才是打胜仗的关键”。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迫使美军停止了所有对志愿军的大规模进攻计划,换来了最终的和平。剧情在秦基伟与范弗里特这两个对手之间,对照刻画了双方隔空的精神较量:一个越打越有经验和信心,一个为了保住面子不断加大赌注。剧中范弗里特有两场战地医院的戏,从第一次站上桌子发表动员演说,鼓舞士兵捍卫军人荣誉,到第二次面色凝重一言不发,范弗里特眼神中透出的绝望,显示美军的战斗意志完全被打垮。

在电视剧《上甘岭》中,每一个角色都不仅仅是戏剧形象,他们背后都站着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历史原型。这是一部战争剧,也是一部精神史诗,作品用文武双全的笔法、虚实相生的叙事,回答了“上甘岭,我们为什么能够胜利?”本报记者邱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