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园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年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背后是上海文旅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2024-01-31 14:28:50 - 东方网

从公园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年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背后是上海文旅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东方网记者曹磊1月31日报道:从绿意盎然的虹桥公园,到贴近生活的静安寺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再到拓展文化体验的学悦风咏书社……。今年8月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正式公布了第四批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名单。这已经是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评选工作连续开展的第四年,共评选出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

自2020年起,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人民城市理念,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文旅赋能“十五分钟生活圈”建设,以“深度游、微旅行、慢生活”为导向,强调“微空间、微服务、微度假、微平台”,打造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上海世界著名旅游城市建设,向世界展示上海这座令人向往、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讲好中国故事和上海精彩。

从公园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年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背后是上海文旅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人民城市”的上海文旅实践报告指出,经过连续四年评定,发掘了包括公园绿地、文化场馆、社区活动中心等在内的多种新型文旅公共空间,同时伴随城市更新和公共服务提升,一批“道路+”“公园+”和“生活圈+”城市新空间涌现。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体验充满烟火味、人情味、好滋味的“好去处”,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开展日常 15 分钟社区生活圈休闲活动的空间,也为市民参与社区生活、推动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家门口的好去处”既是城市资源实现有效利用的重要成果,也是上海文化和旅游局提升文旅服务能级、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从公园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年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背后是上海文旅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以结合生活圈+ 的“苏州河书房”实体样板空间为例,空间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融合传统文化、苏河水岸、公共文化家园等多个主题元素,展示出普陀依河而兴的历史点滴与发展成就,体现出读者、书籍、空间的有机融合,书房内共有藏书 2万余册,设置了 100 余个舒适的座位,可向市民读者提供阅览和自修服务。在深度挖掘利用苏州河沿岸人文和历史资源的基础上,苏州河书房在半马苏河驿站、片区综合服务点、区内企业、社会餐厅里“生根发芽”,成为普陀市民读者家门口的好去处。

而闵行区古美公园则以“道路+”“公园+”和“生活圈+”为切入点,“蝶状”镶嵌在古美的社区中心,建设面积近 10 万平方米,其中绿地面积 51749 平方米,水体面积 30844 平方米,占比近 30%,是一个以湿地植物为特色、提供多种亲水体验、以水生态技术应用和娱乐健身为核心功能的生态型休闲公园。园内分为湿地涵养区、生态密林区、入口过渡区、环湖活动区、文化展示区、运动场地区 6 个功能区, 步道、亲水平台、广场等基础设施完备,亭、榭、廊、阁等景观建筑、无障碍通道、自助售卖机等服务设施齐全,既简约现代,又有自然气息。

从公园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年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背后是上海文旅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不仅为周边近 10 万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健身的好去处,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还是古美路街道以敦亲睦邻、融乐家园、和谐古美、品质生活为愿景目标,致力于打造温馨、和谐、幸福生活社区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彰显古美城市生态文明的主要载体,以及对外展示街道形象的重要窗口。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评价,旅游的空间已延展到公共文化场馆、历史文化街区、商业休闲中心。景观之上是生活,旅游者在行程中更加看重文化内涵和场景体验。同时,旅游消费的活跃更极大拓展了旅游演艺的市场空间,扩大了公共文化参与和文化消费的受众基础。上海已在全国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打造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成200多个“家门口好去处”让人们走出家门便能体验最好的空间资源和最优质的文旅资源。

从公园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四年205个“家门口的好去处”背后是上海文旅更好满足市民需求的重要实践

目前,上海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覆盖全市16个区,年年出新,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亲民便民、宜乐宜游、充满城市活力和温度的新型文化旅游公共空间。未来,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在当前评定工作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放大“家门口的好去处”概念,密切“家门口的好去处”与城市资源开放共享、优质人居环境建设、市民享受美好生活等目标之间的有机关联,多措并举保障“家门口的好去处”可持续发展,将“家门口的好去处”建设作为推动上海都市文旅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