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2022-05-30 18:50:00 - 市场资讯

同时管理10+只基金,基金经理会“拖垮”自己吗?

来源:好买研习社

公募基金经理群体中,有一群特殊的存在,就是“一拖十”的基金经理。

即一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至少10只基金。

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战术上的勤奋并不能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这些“一拖十”的基金经理,能管好这么多基金吗?

据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14名“一拖十”的权益型基金经理,即主要管理主动股票型基金。

百亿基金经理共有8位,分别是李晓星、冯明远、张萍、谭丽、王宗合、程洲、陈鹏扬、曾鹏。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今年以来,沪深300跌了19.86%,代表公募整体水平的偏股基金指数跌了21.30%。

14名基金经理,有10位跑输了沪深300,占比71%;

8名百亿基金经理中,有7位跑输了沪深300,占比87.5%。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我重点挑选了3位基金经理,进行点评。

如备受关注的冯明远,今年以来跌幅为25.67%,表现不尽如人意。

但这是不是由”一拖十”造成的呢?

我觉得不是,冯明远今年表现不佳,主要在于市场风格的切换。

截至去年年底,冯明远就管理了9只基金,而且在2021年年初合计规模高达200亿+。

尽管管理基金数量如此之多,且规模如此之大,但冯明远仍在2021年取得了40%-50%的涨幅。

而沪深300去年还跌了5.2%,公募平均涨了10%,超额收益非常显著。

再与成长风格“新半军”比较,去年CS新能车涨了42%,半导体25%,军工14%,依旧取得了超额收益。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说数量分散精力,21年管了9只基金业绩仍然不错,今年只多了1只,而且投资策略一致,说不过去;

说规模影响收益,20年年末就有200亿+的规模,21年年初还发了50亿的新基金,规模也不小,也说不过去。

为什么说冯明远业绩“掉队”主要受风格影响?

首先看长期业绩,无论是近3年涨幅182.20%还是近5年263.84%,同类排名分居前10%和前1%,都非常拔尖。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其次,冯明远专注于TMT与新能源行业,风格一直稳定。

而今年TMT与新能源作为成长股板块,一方面估值高面临均值回归,另一方面受美联储加息影响,会压制高估值的成长板块。

而我也非常看好TMT与新能源,所以今年我一直在加仓冯明远,截至昨天还取得了正收益。

莫在巅峰时慕名而来,莫在低谷时转身而去。

但也有基金经理,掉队了。

比如,王宗合。

2020年,鹏华基金为王宗合打造了2只爆款基金:鹏华匠心精选和鹏华创新未来。

鹏华匠心精选,一天吸金1300亿元,创下公募基金有史以来发行的新纪录,也超过80%的公募机构。

注:目前149家公募机构中,119家机构非货规模低于1300亿元。

鹏华创新未来,为蚂蚁金服科创板打新而成立,彼时蚂蚁配售占比10%,即1只基金的单只股票仓位上限,最终募集成立120亿元。

wind显示,截至目前,鹏华匠心精选成立以来总回报-24.58%,同类排名1031/1123,百分位排名后10%,

鹏华创新未来更夸张,累计回报-39.29%,相当于1元跌到了6毛,排名1320/1323,百分位排名后1%。

如何解释王宗合的掉队?

如果从投资水平来看,王宗合的投资能力绝对不差。

衡量投资基金经理的投资水平,核心标准是长期业绩,最好以10年为佳。

而一般而言,长期年化收益超过15%就很优秀,超过20%就非常拔尖了。

张坤曾说过:由于从入行到成熟需要漫长的成长期,以及市场存在短期的随机性,评价一个投资人至少需要10年的维度,才能平滑掉风格、周期、运气等方面的影响。

而王宗合管理鹏华消费优选,已超过10年,哪怕去年跌了10.23%,今年以来跌幅20.4%,但近10年年化16.34%,是37只10年期基金中排名第6。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一般长期业绩好,可大致分为2类:

1.依靠防守,熊市跌得少,牛市跟得上涨幅,靠熊市获得超额收益;

2.依靠进攻,牛市涨得多,熊市与沪深300差不多,靠牛市获得超额收益。

王宗合属于第2类基金经理,持有王宗合的产品就要有这个预期:牛市大涨,熊市也比较能跌。

2016年和2018年,沪深300都跌了,鹏华消费优选也跌了,而且跌幅更大。

而2017、2019年和2020年,沪深300涨幅都很大,但鹏华消费优选涨得更猛。

指望王宗合熊市表现好,本身不太现实。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而王宗合发行2只爆款基金后,茅指数一直在调整中,集中配置消费和医药的鹏华消费优选,表现也不好。

同样重仓消费和医药的鹏华匠心精选和鹏华创新未来,表现自然也差。

再加上投资港股,雪上加霜。

那么,我们应该有何反思?

买基金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相匹配。

比如大部分投资人风险承受能力偏弱,更适合熊市抗跌、牛市跟涨的基金。

而王宗合因为行业配置非常集中,牛市很猛,但遇到熊市波动会非常大,那么王宗合就不适合买。

每个基金经理也该反思,只有找到与自己投资观相匹配的资金,才能走得更长远。

不然,规模只是毒药,而非犒赏。

不过,在“一拖十”的百亿基金经理中,谭丽今年相对最抗跌,而且跑赢了沪深300。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我曾介绍过我的投资观:

1.倾向于长期持有,主要赚企业价值增长的钱,那么换手率不会很高;

2.随着经济放缓,龙头企业的优势会越来越强,所以倾向于买龙头;

3.相比需求侧,更注重供给侧和竞争格局,更愿意赚行业格局稳定、企业确定性增长的钱。

4.比较注重企业的内生增长,主要财务特征是高自由现金流、高ROE、有息负债率低;

5.注重估值,面对“高景气+好公司+合理价格”的不可能三角,会舍弃景气度,选择好公司和合理的价格。

谭丽相对符合我的投资观:

1.换手率低

谭丽曾自承投资理念:

性格使然,从一开始做研究时就相信价值投资,我们希望是赚企业价值成长的钱或者价值回归过程中,我们赚到的钱。

她的换手率也偏低,一般1年100%,而同类平均换手率为400%-500%。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2.重视估值

谭丽一直非常警惕高估值,她曾在采访中提到: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估值高就是最大的风险,我们尊重梦想,但也谨慎的为梦想付钱。

做投资组合是概率性事件,梦想是低概率的,所以安全边际是大前提。

在2022年一季报中,谭丽仍然看空过去两年表现极致的漂亮50(主要分布在消费、医疗服务、科技等领域),以及高景气赛道(以新能源行业为代表)的大盘成长股。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3.兼顾企业质量

谭丽并不是单纯的深度价值投资者,估值越低越好,而是更多兼顾企业质量。

所以在过去的2019年和2020年,虽然低估值表现较差,但谭丽表现相对出众。

她曾在采访中提到:

我们是基于基本面做投资,希望赚到企业自身创造价值的钱,而不是竞争对手的钱,希望既要有成长,也要有价值。

价值投资,往下细分有更详细的分类,从左端的深度价值(格雷厄姆),逐渐向右会在价值的基础上兼具质量(巴菲特)。

不过A股市场DeepValue(深度价值)机会比较少,我们会更多兼顾企业质量,所以最终结果显示我会偏右一点。

因为A股对于质量不够好的公司,估值折价是不够的。

谭丽也非常注重与投资人的交流,她在2020年末致投资人的一封信中,言语非常真诚:

信任的建立异常困难,需要很长时间,我们既需要保持和投资人的沟通交流,

另外我们也担心过度的营销会误导投资人的预期,使得投资人不是因为新任而选择我们。

我们还是恳求投资人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动作,听其言、观其行。

只有信任才能帮助我们度过波动的市场,获得持续的复利回报。

哪些一拖十的基金经理,“拖垮”了自己?

刚准备这个选题时,我以为会得出很惊人的结论。

但今年表现差的冯明远和王宗合,长期业绩依然很出色。

而“一拖十”的谭丽,今年跌得也比大部分基金经理少,长期业绩也处于全市场前1/3。

我们很多投资人在买进时,喜欢在牛市高点买基金,而且喜欢涨幅大的,投机心理较重。

可是如果想通过基金盈利,低估买进+长期持有,必不可少。

《漫步华尔街》的作者伯顿·马尔基尔,统计了1950年到2013年,投资普通股的年收益范围:

如果只持有1年,收益率可能超过52%,但亏损率也可能达到37%。

很显然,在任何一年中都不能保证可以获得相当好的收益率。

但是把投资周期拉长到3-5年,年化收益波动范围缩小为-2.36%到23.92%之间,亏损的概率极低。

全市场有14名权益类金经理同时管理10+只基金,李晓星、冯明远等会被“拖垮”吗?10位今年跑输沪深300

但长期持有,往往伴随不小的波动。

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所以,相比收益,找到一个你信任而且投资观一致的基金经理更重要,这样才能最大化地将基金的收益转化为持有人的收益。

免责条款: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审慎决策、独立承担风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