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然起敬】专访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柴人杰:找寻根治耳聋的“密码”

2023-05-31 21:13:41 - 扬子晚报

此前,“内耳中没有干细胞,毛细胞无法再生”这句话,是写在教科书里的。但这一“金科玉律”被斯坦福大学的一位教授推翻了,他首次在内耳中发现了干细胞。这也使得通过毛细胞再生来恢复人类的听觉功能成为可能。当时,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柴人杰就在这个团队里。2013年8月,在美国求学、工作9年后,柴人杰博士选择回国,投身到与耳聋病魔的较量中。经过不断研究和尝试,他解决了这一领域的一项项难题,建立了完整的针对内耳干细胞的基因治疗体系,带领团队制备并优化了新型石墨烯人工耳蜗电极,降低了手术难度,造福了很多患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徐媛园

【“苏”然起敬】专访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柴人杰:找寻根治耳聋的“密码”

摸着石头过河,找寻根治耳聋的“密码”

我国耳聋人数达3780万,居全国各类残疾之首。由于起步较晚,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国在耳聋领域的科研成果还很匮乏。2004年,怀揣着治病救人、科研报国的理想抱负,柴人杰远赴大洋彼岸的Baylor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继续进行博士后研究。当时柴人杰的的博士后导师发现了内耳中有干细胞,但并不清楚哪些细胞是干细胞。在此基础上,柴仁杰通过一系列研究,精确定位了内耳干细胞的亚群。

2013年柴人杰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博士后毕业时,世界最顶尖的医学院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提出以优厚的条件继续资助他的科学研究,前提是必须申请“绿卡”。但是柴人杰回绝了高薪的工作邀约,毅然选择回国。2013年8月,在美国求学、工作9年后,柴人杰博士回国,立即投身到与耳聋病魔的较量中。“东南大学高度重视生命健康领域工作,学校2021年9月正式设立了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全力打造生命健康高水平平台,这是一个非常长远的布局。”回国之后,柴人杰教授先后得到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青年973计划,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的支持。2020年,他在生命科学领域最权威的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的论文被评为CELL年度最佳论文,这是9篇Cell最佳论文中唯一一个完全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这也是东南大学首次以通讯单位名义在Cell上发表研究成果。

“耳聋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柴仁杰说,“语前聋一般指先天性耳聋,语后聋包括药物性、脑炎性、噪音性等,那么这些语后聋,都可以通过毛细胞再生的方法进行治疗。”除此之外,柴人杰还研究出了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这一成果应用于解决了耳科人工耳蜗植入的临床“疑难杂症”,新的程序化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体系不仅加强了人工耳蜗手术的规范性、安全性,更降低了手术的难度,极大提高了人工耳蜗植入的覆盖范围,让更多的耳聋患者接触到了有声世界。据悉,这一新型人工耳蜗电极以及优化后的人工耳蜗植入流程已在南京鼓楼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苏北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应用推广。

做人看过程,做事看结果

柴人杰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从小学就是“学霸”人物,从琅琊路小学一路保送进入南师附初高中,又保送进入中国科技大学。那么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上,他有些什么样的建议呢?“我的博士生导师丁老师有一句名言,叫做人看过程,做事看结果。”柴人杰说,“比如学生做实验,每天熬夜到凌晨2点,很辛苦,但是失败了,失败放弃了就等于零。我们做事情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但我们做人要有长期目标,不能急功近利,要有耐心。”而对于什么样的品质能够体现“科学家本色”,柴人杰说,可以用南大校训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后续,柴人杰说,他将带着团队关注老年领域。“3280万耳聋患者里,有超过2000万是老年人,但目前前来手术的大部分是儿童。”柴人杰说,“人上了年纪,多少会有一些听力损失,大部分老年人都觉得,自己耳聋是正常的。而且一般老年人不接受,我这么大年纪了,还要在耳朵里面做个小手术。”柴人杰告诉记者,但其实从个人生活质量改善来说,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人民对于生命健康的需求也会逐渐地增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会寻求自身的生活质量提高。他说:“目前人工耳蜗只能部分替代毛细胞的作用,我们建立把人工耳蜗和神经干细胞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既有人工耳蜗替代毛细胞的作用,也有神经干细胞移植再次添加神经元的作用。主要针对中老年人群,希望能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做出改善。”

校对陶善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