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顾正彪:深耕淀粉领域30年,把文章写进科研实践
扬子晚报网5月31日讯(记者徐媛园)2021年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顾正彪当时牵头的“淀粉结构精准设计及其产品创制”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淀粉是绿色可再生的资源,也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和重要的工业原辅料。如何提高其应用效果,拓展其应用领域,他研究了数十年。
“我从1986年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开始做淀粉了。”江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食品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顾正彪说:“淀粉使用的领域很广,包括食品、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医药行业都要用到。玉米、小麦、红薯、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中都可以分离出淀粉,我国每年有3000多万吨淀粉产量,如何把这些淀粉用好,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淀粉领域深耕了30余年,顾正彪见证、参与了淀粉行业从落后到并跑、甚至部分关键技术全球领跑的变化。顾正彪在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读研究生时,中国关于淀粉的研究起步不久,除了原材料不足,还有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2000年,淀粉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室成立。2005年,顾正彪到加拿大农业部食品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寻找改变淀粉结构的生物技术,发现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很薄弱。领域的空白是个机遇!
学粮食加工出身的顾正彪开始“跨界”生物。随着研发团队的成员结构逐渐丰富,顾正彪及其团队逐渐有了创新性的研发成果。历经五六年,团队尝试着先明确在不同应用中对淀粉结构的要求,再利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寻找到各类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生产出所需要的酶,将酶应用在淀粉结构的设计中,满足一定领域的应用需求。该成果促进了淀粉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拓展了淀粉应用领域,提高了相应食品及工业领域的产品质量。
近年来,顾正彪带领团队从淀粉结构的精准设计方面开展研究。“原有技术无法实现结构精准设计的问题,我们发明了消化性调控、功能因子生物利用度提高、内外共聚交联控制和专用酶精准设计淀粉结构的策略。”顾正彪说,这一技术完全为自主研发,目前与国际上同类技术齐头并进,实现了自主可控。
校对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