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新河上,“桥”见新南京

2024-05-31 07:27:00 - 南京日报

秦淮新河上,“桥”见新南京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苍淑珺 耿海华通讯员 苏润 童庆

河定桥、铁心桥、西善桥,这些南京人耳熟能详的老地名,本身也是一座座桥梁,横跨秦淮新河,连通了南京南部地区和主城区。近日,秦淮新河上又迎来一座美丽的新桥——梅苑南路跨秦淮新河大桥,为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再添亮丽风景。

秦淮新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地区开凿最长的人工河道,流经江宁、雨花台和建邺三个区,全长16.88千米。在江宁区档案馆即将开幕的《美丽中国·秦淮新河档案图片展》上,大家会发现,早在秦淮新河动工之前,规划部门就已经考虑到群众出行、交通运输的需求,规划了11座桥的建设方案。今天,秦淮新河上已远不止“十虹竞秀”,各式各样的大桥、新桥分立其上,见证着南京发展的勃勃生机。

“桥”见匠心

“1976年我到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进修,1978年回到土桥建筑队,就参加了曹村桥的建设。”南京润盛建设集团董事长陶洪才说起秦淮新河,打开了话匣子。当年他是土桥建筑队里的工程技术员,曾亲历秦淮新河上曹村桥、麻田桥、格子桥3座农用机耕桥的建设。

陶洪才回忆:“那时大家吃住都在芦席搭建的工棚里,但最困难的还是缺乏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曹村桥位于原江宁县东山公社宏光大队,是一座三拱双曲拱桥,需要打灌注桩,深度要求达到20—30米,“当时队里买不起进口机械设备,只能靠人工一点一点往下打桩。我们到处请教专家,自己想办法设计建造打桩机和吊桩设备。到后面建麻田桥、格子桥的时候,这些设备就都派上用场了,工程速度加快很多。”

麻田桥位于原东山公社先锋大队,如今已被将军路大桥替代。格子桥位于沙洲圩段,长近300米,单孔跨径要求达到32米。“桥的预应力、回弹、主梁承重等等,各方面都存在技术难度。”陶洪才回忆,他一趟趟跑市区请教省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专家、大学建筑老师,一次次修改设计图纸,反复论证,“最后一次无缝对接成功,那个场面我至今难忘。”

“桥”见发展

江宁区档案馆工作人员介绍,从馆藏档案《南京秦淮新河桥梁介绍》中可以看到,秦淮新河上的11座桥梁自东向西分别为东山桥、河定桥、曹村桥、麻田桥、铁心桥、梅山桥、红庙桥、宁芜铁路桥、西善桥、绕城公路桥、格子桥,其中宁芜铁路桥是由铁道部第四设计院设计、上海铁路局施工,其余10座桥由省水总第一工程队、江宁县土桥建筑工程队、六合县滁河闸站管理处分头施工。

记者从档案中了解到,1980年12月,江苏省秦淮新河工程指挥部在《江苏省秦淮新河工作总结》中对江宁县土桥建筑队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之后,土桥建筑队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历经多次改制、重组,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江宁区纳税大户南京润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承建各类桥梁300余座、道路近万公里,获得包括国家质量奖在内的众多荣誉。

“这些年,我们公司又参与了河定桥、东山桥的扩建,承建了胜太桥、天元路桥等秦淮新河上的桥,还有文靖西路跨秦淮河桥。”陶洪才告诉记者,如今他家就在秦淮新河边,几乎每天都会路过河滨休闲风光带,看到新河上的桥。在他看来,这一座座桥梁连通起江宁和南京主城,“秦淮新河的建设,对江宁区乃至整个南京市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桥”见未来

江苏省口述史研究会会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李继锋教授对即将开幕的《美丽中国·秦淮新河档案图片展》十分期待。“这次档案展通过对各类档案和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再衍生开发成各种文化产品,展现当年建设者的故事,不仅会让更多人铭记历史,还会激发当代人的共鸣,让秦淮新河的建设精神不断流传。”李继锋介绍,“秦淮新河的历史意义不仅在水利方面,可以说,一条秦淮新河,把千年历史包括新中国史贯通起来了,让那些散落的历史人文资源重新焕发了生机。”

河的发展,离不开桥。从秦淮河到秦淮新河,再到扬子江,一座座长桥连接历史与现实,重新书写南京的交通格局,建设者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李继锋说:“秦淮新河上从11座桥到今天的20多座桥,长江上也从一座大桥增加到五六座桥和多条过江隧道,这正说明我们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已指日可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