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方案对大宗商品影响几何

2024-05-31 08:43:41 - 市场资讯

来源:福能期货

主要观点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对于大宗商品来说,方案严控煤炭和合理调控石油消费,中长期利空煤炭和原油等原料价格。同时,钢铁行业、石化、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等行业都面临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增产能的局面,供给受限有望支撑相关品种期货价格。此外,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费、交通运输和建筑行业的节能降碳有利于电气化,加之新能源需求增加,长期来看,对铜等电力相关金属和硅、锂等新能源相关金属形成利好。

事件简述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围绕能源、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用能设备等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部署节能降碳的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

节能降碳方案对大宗商品影响

(一)炼油行业节能降碳中长期利空原油

《行动方案》中围绕炼油能力及节能改造两个方面对炼油行业提出两点要求。首先,对于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控制在10亿吨以内描述,与2021年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中提到的目标一致。自2021年文件发布以来,炼油产能增速整体呈现下滑趋势,2023年中国炼油一次总产能约9.52亿吨/年,较2021年9.67亿吨/年减少1.13%,国内原油消费增速也从2021年2.05%下降到2023年的1.95%。目前炼油总体产能处在计划可控范围之内,随着发改委已经明文规定严禁新建10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装置,未来传统独立炼厂规模偏小的扩能已难实现。当前炼油能力面临结构性过剩、产能利用率低等问题,统筹考虑降碳发展需求,未来炼油产能总量增长受限,将限制国内原油消费增速。

从节能改造方面来看,随着交通运输用能逐渐实现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从2021年的14.8%提高到了31.6%,加之国内汽柴油需求预期已在2023年实现达峰,预计原油需求增速将逐步下滑。

展望后市,由于产能控制及下游需求变化,并非短期能快速实现的,因此预计对于短期价格波动影响不大。中长期来看,我国作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国,消费约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5%,随着国内石油需求达峰到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对油价影响偏空。

(二)化工行业:政策短期影响有限,中长期有望提振价格

1、PVC

《行动方案》主要从成本和供应端PVC,一是成本端上要求严控电石行业的新增产能,并需在2025年底前完成电石及乙烯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二是供应端上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产能。

当前PVC处于过剩格局,国内主要以电石法为主,占比80%,其中电石占据成本70%,乙烯法为辅,占比20%,其中乙烯占据成本60%。由于电石属于高耗能产业,政策收紧下,未来电石法工艺更受影响,电石产量逐年减少,预计每年降负约100万吨,电石法PVC企业新增产能减缓,行业存量优化,加快高耗能装置产能出清,PVC远期供应存缩量预期。

展望后市,目前高库存及弱需求仍然压制PVC上行空间,此次新政对盘面短期影响或有限,但长期来看,供应缩量有望提振PVC价格,还需关注后期政策具体落实情况。

2、聚烯烃

《行动方案》对于PP和PE来说主要有两方面影响。第一,是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炼油装置,该政策对PP、PE油制上游原料成本有一定支撑,但目前国内常减压小装置较少,产能约4000万吨左右,占比不足5%,影响相对较小。

第二,是对能效基准以下产能进行技术改造或淘汰。目前PP和PE的全国产能分别接近4000万吨/年和3000万吨/年,未来国内产能面临过剩局面。政策对高耗能装置改造和淘汰的推动有助于聚烯烃产业的产能出清和后续供应结构优化,从长期上支撑聚烯烃价格,后续需进一步关注具体政策落地情况。

(三)钢铁产业:对成材影响有限,中长期利空原料端

节能降碳方案发布对成材和原料有不同影响。首先,从成材端来看,《行动方案》要求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支持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这意味着电炉钢比例从10%向15%转变,钢铁行业总产量基本维持前期水平。2021年粗钢平控政策推行以来,实施效果良好,2023年全国粗钢产量为10.19亿吨,较2021年10.33亿吨下降1.36%,2024年1-4月中国粗钢产量为3.44亿吨,同比下降3%。在国内用钢需求放缓,出口小幅回升和行业利润受限背景下,钢厂开工谨慎,2024年达成粗钢平控目标压力不大,因此,方案对成材价格影响有限。

其次,从原料端来看,方案要求推行钢铁、焦化、烧结一体化布局,大幅减少独立焦化、烧结和热轧企业及工序,严格控制新增延迟焦化生产规模,将加速落后焦化产能淘汰,焦炭产量受限。此外,方案提及到2025年底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2023年废钢用量约2.13亿吨。当前国内废钢库存偏低且进口受限,废钢用量较以满足钢厂生产需求,钢铁生产对焦煤、焦炭、铁矿需求仍然较高。由此看出,短期原料价格受方案影响小,中长期炼钢原料使用结构将改变,随着电炉及高炉-转炉废钢添加增加,焦煤、焦炭、铁矿运用减少,价格重心或随之逐步下移。

(四)有色金属行业

1、铜:供给紧张叠加新能源推动利好铜价

方案要求从严控制铜冶炼新增产能及提升非化石能源的占比。中国铜冶炼厂产能严重过剩,原料自给率仅20%,2023年10月以来现货TC单边下行跌至5月底1.9美元/吨,创造历史新低。方案严控制铜冶炼新增产能,有利于国内炼厂在产业链利润分配中取得更高话语权,有望促进TC回升。同时,本次方案要求非化石能源占比提升,将为光伏行业以及水电、风电行业的发展带来契机,也将促进电力、输变电以及整个电网结构布局的优化,预计未来电力消费会明显增长。未来随着矿端短缺以及严控冶炼端产能,矿端短缺将传导至金属端,铜供给紧张预期延续,叠加新能源需求拉动,将对铜价形成支撑。

2、氧化铝:产能过剩有望缓解,抬高行业长期利润中枢

方案严格新增有色金属项目准入,要求新建和改扩建氧化铝项目能效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当前氧化铝行业过剩预期明显,2023年我国氧化铝建成产能相较电解铝产量过剩近2000万吨,行业开工率仅80%左右。而自2021年双碳政策以来,氧化铝建成项目尚不存在未批先建的情况,所以对当前运行的项目暂无影响,大面积减产的可能性较小。但未来新增产能(2025、2026年国内分别还有690、320万吨新增产能)将受到严格控制,国内氧化铝产能过剩或将有一定缓解,抬高行业长期利润中枢。

3、电解铝:供给约束下提振铝价

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电解铝产能置换,新建和改扩建电解铝项目须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同时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到2025年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铝水直接合金化比例提高到90%以上,延续此前政策。电解铝行业供给侧改革后产能被设置在4500万吨附近,本次方案对电解铝供给约束进一步夯实。当前国内铝水比例为75.4%,与方案中规定的90%存在差距。随着铝水转化率的提升,铝锭库存下降趋势预计延续,为铝价提供支撑。

4、碳酸锂:供需格局有望改善

此次文件要求新建的锂电正极材料项目能效须达到先进水平,与工信部5月8日的《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匹配,对锂下游锂电池行业要求更为严格,并提到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汽车购买限制,以及积极发展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方案要求到2025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超过4000万千瓦,而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已达3450万千瓦,意味着现有储能的累计增速需要达到每年40%的增速。当前锂盐及材料环节产能过剩,规范性政策的出台或降低产能过剩的预期,且需求端积极加速推动终端交通工具电气化及新型储能,碳酸锂供需格局或有所改善。

5、硅系:供给过剩有望缓解

本次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对硅行业可以供给、需求和成本三方面解读。首先,目前光伏行业最主要的矛盾在于供给过剩,“合理布局硅、锂、镁等行业新增产能”主要在于对供给侧的影响,短期来看对当前已审批在建的项目影响较小,但是中长期将影响光伏行业供给侧收缩。近期总书记在会议上警告不要过度投资能源,加之光伏协会座谈会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后续工业硅、多晶硅的新增产能建设将会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其次,“加大非化石能源开发力度“”、“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对增加国内光伏产品需求具有直接作用。最后,从成本方面来看,“严禁对高耗能行业实施电价优惠”,硅铁是传统的高耗能行业,耗电量约8000KWH/吨;尽管工业硅并未列入高耗能行业,但电价是其主要的生产成本之一,其耗电量13000KWH/吨,且目前无优惠电价,未来或被视为高耗能行业,用电成本的增加将对硅行业价格带来支撑。

总的来说,本次方案对短期的供需影响不大,但是结合近期不断出现的光伏行业供给侧收缩的信息,将来工业硅行业的供给矛盾将得到缓解,利好硅行业的价格。

(四)建材行业:短期影响有限

本次方案并非新政策,短期对于玻璃产业影响不大,长期促进产业结构改善,提升玻璃价格支撑。玻璃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之一,国家从2016年开始就多次出台节能减碳相关政策文件,对于落后产能逐步引导淘汰或升级改造。在2021和2023版印发的《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都强调了玻璃行业到2025年玻璃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20%的目标。同时,经过前几轮环保减碳政策的整改,大部分能效不达标企业已淘汰,现需整改提升的企业占比约为5%,而满足方案要求的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企业产能占比约为5%-8%,其余皆为能效达标的企业占比约为70.5%-73.5%。因此,短期对于玻璃整体供给的冲击影响不大。

展望后市,由于玻璃窑炉冷修成本高昂,生产过程刚性较大,叠加近期宏观情绪好转带动玻璃市场回暖,企业冷修意愿减弱,因此,短期政策对玻璃基本面影响有限。长期来看,玻璃能效提升持续推动中,煤改气是当下玻璃行业减少碳排放有效的方式之一。目前煤与天然气制玻璃产能占比分别为19%与45%,如煤改气全部置换,则将促进玻璃产业结构改善,同时产能置换后玻璃企业面临更高的生产成本(一般情况下天然气制比煤制玻璃成本约高300元/吨),对未来行业价格支撑加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