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带来怎样的思想碰撞?

2024-05-31 09:13:00 - 媒体滚动

转自:扬州网

“最强大脑”带来怎样的思想碰撞?

5月29日,扬州城控集团产城融合发展大会暨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活动期间,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汉龙,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张玉清,请他们从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地下管网、能源发展等方面,为扬州献智献策。

“最强大脑”带来怎样的思想碰撞?

“注重为历史建筑建设综合信息数据库”

“城市永远面临新生与衰亡、发展与保护、保留与淘汰的双重挑战,城市会经历萌芽、初生、成长、壮大到成熟的不同阶段。”谈起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王建国说,在很多场景中,历史文化保护都是城市更新的前提,因此在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中,我们要重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注重为历史建筑建设综合信息数据库,从而更全面精准留住历史和文化,为修缮保护和利用,为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创造更好的条件。

王建国认为,历史文化保护都是城市更新的前提。要注重科学保护,挖掘城市历史文化、遵循城市发展规律,探索城市形态的建构肌理,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并重;要注重精细保护,保护修补、活化再生,织补破碎的城市形态、通过设计呈现时间梯度的合理改变,包括肌理、形态、空间、历史等;要加强多方合作,介入项目的策划、投资和运维管理,与社会资本开展有边界的合作、与利益相关人协商项目的操作实施;要激活社区,通过城市更新激活社区活力,参与城市空间治理,城市风貌提升和建筑性能提升。

“在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项目中,历史可阅读、文化可延续、空间可体验、生活可提升、实施可操作、运维可持续是我们的目标。”王建国说,要注重建立保护利用对象、基于产权地块和单体建筑综合信息的数据库,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让数据更精准,进一步助力古城保护利用和城市更新工作,可谓做在当下,功在千秋。

“最强大脑”带来怎样的思想碰撞?

“为城市地下管网装上智慧大脑”

“地下管网就像人的血管一样,有粗有细,遍布城市各地。”谈起城市的地下管网安全,刘汉龙说,近几年,城市地下管线事故引发的停水、停气、停电、通信中断、交通瘫痪和人员伤亡事故频发。

刘汉龙说,要消除地下管网的隐患,最好的方法就是给地下管网装上“智慧大脑”。

“给地下管网装上‘智慧大脑’,就是利用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数据源,通过数据采集技术获取海量的管道运行数据。然后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异常检测、性能评估等。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结果,从而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优化管道的运行管理,提高管道的运行效率。”刘汉龙说,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管网设备的连接和数据交互,提高管网的管理效率。“这不仅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及时发现潜在问题,避免事故发生,确保管道安全、稳定运行。”

刘汉龙介绍,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城市地下管网装上“智慧大脑”,综合信息更全面,政府管理会更高效,市民的生活会更美好。

“最强大脑”带来怎样的思想碰撞?

“前瞻布局能源科技前沿领域”

“当前,世界能源格局加速重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水电装机国家,形成了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国正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谈起能源未来发展,张玉清说,扬州作为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有经济强劲活力的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扬州在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因此,扬州在未来发展中,也要抢抓机遇,前瞻布局能源科技前沿领域。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扬州城控集团及能源集团应当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张玉清建议,能源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供应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的稳定发展。扬州城控集团及能源集团应瞄准未来能源科技发展方向,前瞻布局储能、氢能、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推动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为城市的能源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秦晓丽记者张孔生

责任编辑:刘燕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