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2024-05-31 09:17:00 - 南京日报

漫步长江路,感受横跨古今的人文之美;流连十里秦淮,领略老城南深厚的历史底蕴;步入钟山风景区,体验人文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致力于打造“博物馆之城”的南京,有着约150家犹如璀璨珍珠般镶嵌在城市各处的各类博物馆。

如何将这些博物馆串珠成链?南京市在文化资源丰厚地区建设“博物馆集群聚落”,成立“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并不断扩大博物馆集群聚落队伍,支持各聚落开展主题市集、研学等系列活动。通过博物馆集群的“抱团发展”,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推动博物馆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资源集群优势,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文化体验。

“钟山博物馆集群聚落”

特色鲜明,打造“没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

“与唐代相比,宋代饮茶之风更盛。北宋斗茶和茶宴盛行,文人儒者把以茶入诗看作高雅之事,因而产生了大量的茶诗、茶词。与钟山渊源深厚的王安石既是爱茶之人,也是好写茶的文人。”5月21日是第五个“国际茶日”,在钟山风景区密林深处的钟山文学馆内,工作人员正娓娓道来,给游客讲述王安石与钟山、与茶的故事,以及在钟山写下的“茶诗”,游客连呼“长见识了”。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在南京城东,有一座特殊的博物馆——“钟山博物馆聚落”。钟山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2020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钟山博物馆聚落”正式成立,这是全国少有的基于建筑、生态、人文、观光、科普、休闲于一体的“没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分为“世界遗产明孝陵”“浩气长存中山陵”“抗日航空飞将在”“千年古都六朝风”“生态科普荟钟山”五个类别。目前成员单位已经达到15家,包括已建成的明孝陵博物馆、钟山文学馆、孙中山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南京十朝历史文化陈列馆、紫金山森林科普馆、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等场馆单位,还有正在筹建中的紫金山天文历史博物馆、中国雨花茶博物馆等。

这座“大学校”充分发挥了教育功能。记者了解到,“钟山博物馆聚落”秉持“传承文化、传播知识”的原则,通过开展研学旅游、丰富产品供给、创新内容表达和展览展示等方式,使之成为南京市民游客喜爱的文化体验目的地。比如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钟山博物馆聚落”多个场馆均结合自身特色,策划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文旅大餐”。明孝陵博物馆内,从南京20多所中小学选拔出来的60名“明小博”小小讲解员,组成志愿服务队正式“上岗”,为游客讲述“明朝那些事儿”;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内,《爱国救民赤胆忠心——抗日空战中的华侨英烈》专题展正在展出,讲述抗日空战中8名华侨英烈的英勇事迹;孙中山纪念馆内,举办了“尺素传深情两岸一家亲”——诵读家书活动,一封封家书漂洋过海,纸短情长,诉说着两岸血脉亲情,凝聚着家国情怀,镌刻着温情记忆。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在即将到来的6月,“钟山博物馆聚落”还将陆续开展一系列异彩纷呈的展览和活动。如明孝陵博物馆的《新时代钟山十八景——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写生作品展》,南京十朝历史文化陈列馆的《时代秀娘——南京编织民间艺术作品展》,南京地震科学馆的“地震类科普知识宣传周”,紫金山天文台的“夜晚观星”研学活动,紫金山昆虫博物馆的“夜观昆虫”研学活动,南京海底世界的“海底奇妙夜”研学活动等等。

中山陵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年来,“钟山博物馆聚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2020年,明孝陵博物馆跻身国家二级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跻身国家三级博物馆;2022年12月31日,搬迁并改造一新的孙中山纪念馆新馆面向公众开放;2024年3月1日,全面改造升级后的钟山文学馆焕新迎宾,世界“文学之都”再添一座新地标。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如今,在这个“没有围墙的大型博物馆”里,“文旅大餐”接连上新,旅游项目、文博展览、研学活动、文化讲座等好戏连台,强力拉动了整个钟山风景区的客流。中山陵园管理局数据显示,2023年景区全年接待客流数量达2452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561%;2024年春节期间接待客流数量166.36万人次,同比2023年春节期间增长121%;“五一”假期5天接待客流量合计96万人次。

“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

横跨古今,热门博物馆精彩纷呈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无疑是最火的地区。对于文博爱好者来说,那一天的行程格外丰富多彩。

“下午去六朝博物馆看展,晚上去南京博物院体验‘博物馆奇妙夜’。”南京市民吴琳告诉记者,自己非常幸运,抢到了南京博物院当天活动的入场券。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5月18日下午,南京市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暨“只此中国色·青”特展开幕仪式在六朝博物馆举行。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南京整合南京市文博资源,推出了众多优惠福利和精彩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观展览、探文脉、悟文明,在“有看头”的博物馆里,倾听动人的文化乐章。

走进六朝博物馆,犹如进入一个“青”的世界。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领衔,一大波“青色文物”,在初夏的南京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

“只此中国色·青”汇集了故宫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南京市博物总馆等十余家文博机构的180余件(套)文物,通过古代青玉、青花瓷、青色服饰、点翠、青绿山水画等精品,展现中国传统色彩青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对古人精神层面的影响。

当落日的余晖缓缓洒落在南京博物院“老大殿”的屋脊上,第九季南博奇妙夜正式开启。《古籍里的古曲》之音乐剧场《广陵绝响》在历史馆大殿前率先奏响。琴音悠远之际,绚烂的文物光影秀在艺术馆外墙上演。当晚,对于书画爱好者来说,一场饕餮盛宴正等待着他们。南京博物院酝酿3年的年度重磅大展“无尽藏——苏轼的书画艺术精神”特展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我看到两幅苏轼传世真迹《潇湘竹石图》《治平帖》时,只感觉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吴琳感慨道,“太震撼了。”

“一条长江路,半部金陵史。”在车马喧阗的长江路上,多家博物馆栉比相邻、遥相呼应。东面的六朝博物馆,从1700多年前的建康宫城遗址上拔地而起;马路中段,是“总统府”和江宁织造署旧址,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和江宁织造博物馆位于此处;西面是寸土寸金的新街口,独占德基广场一整层的南京德基艺术博物馆,隐于闹市……囊括民俗、生活艺术、文物等主题的“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核心区域位于玄武区长江路沿线。“长江路博物馆集群聚落”在融合民俗、生活艺术、文物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做好旅游开发,设计策划系列文体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系列主题社会教育活动和特色研学活动,充分发挥活动品牌效应,博物馆聚落成员共同规划、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助力打造长江路文旅产业的新名片。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

底蕴深厚,融合创新讲述老城南故事

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石斧、公元前900年—前800年斯芬克斯雕件、公元前1200年—前539年的壁画……中华门旁的南京城墙博物馆里,“文明的眼睛——百件文物说叙利亚万年历史”特展正在举行,每天都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前往参观。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逛完南京城墙博物馆,旁边就是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这两家博物馆5月18日刚刚“晋升”国家一级博物馆。它们都位于老城南,和其他十多家文博场馆一起,汇聚成了“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

江苏南京:串珠成链,让博物馆体验更丰富多元

沿着“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行进,十里秦淮的烟水气尽收眼底。“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位于秦淮区老城南板块内,该板块由秦淮河、明城墙围合,向南延伸至应天大街,东至龙蟠中路、龙蟠南路,向西延伸至越城天地和朝天宫,向北延伸到熙南里。由南京市博物馆、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十多家文博场馆汇聚而成的“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主打“老南京”属地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赏金陵美景、品南京民俗,而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等地方特色浓郁的文博场馆,更将老城南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在游客面前,讲述着秦淮河边的老城南故事。

老城南地区是秦淮区历史积淀最为深厚、人文气息最为浓郁、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集合地,夫子庙作为“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的核心,具有天然的研学土壤。每年暑假,这里都是各地学生热门打卡点。去年暑假期间,夫子庙研学中心还首次尝试让非遗、魔术和国学三种元素打破次元壁,让这三者融合和创新,推出了傅琰东奇幻非遗三天两晚国学夏令营。

记者从秦淮区文旅部门了解到,该区成立了秦淮区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领导小组,将区内博物资源和区内具备条件的陈列馆、纪念馆、展览馆梳理整合,确定了“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名单。同时,建立季度交流会制度,分享经验、共商难点,以大馆带动小馆、博物馆带动类博物馆。

此外,“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还聚焦文创产品开发,做到每个馆至少有一样体现本馆特色的文创精品,如中国科举博物馆“小状元”IP、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千里江山图”系列文创等。与此同时,推广信息化体验模式,利用VR、AR、全息成像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体验、感官体验等产品。此外,还鼓励博物馆与艺术类高校或相关企业合作开发,通过市场化的运营方式推广文创产品。

近年来,“老城南博物馆集群聚落”充分发挥秦淮区老城南板块的文化特色,加强老城南特色文化的活化、展示与利用,彰显秦淮特色文脉和地脉,讲好秦淮老城南的故事。每年举办主题展览活动、精品研学课程、博物馆聚落集群夜游品牌等系列活动,扩大博物馆集群聚落的影响力。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李子俊朱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