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立志“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后来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2024-05-31 11:27:52 - 媒体滚动

转自:钧正平

毕业季即将来临,一批批年轻的军校学员将告别校园,开启新的军旅人生,从象牙塔走向练兵场,阔步走向新的战位。

毋庸置疑,这将是人生的又一次重要抉择。关于毕业去向,网上有一种说法:地方大学看待遇,军校学员看地图,是选择“北上广”还是“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这种“戏说”的背后,实质是关于繁华城市与基层一线的选择。

他曾立志“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后来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走向新战位的军校学员们可能去边关哨所建功立业,可能去城市站岗值勤,也可能是肩负使命走出国门等等。当然,能够将个人选择融入民族复兴、融入强军事业,并充分发挥素质优长,理性规划新的“起跑线”,才是最好的路径。

但无论是平坦的路,还是崎岖的路,总需要有人去走。祖国的2.2万多公里陆地边防线、1.8万多公里陆地海岸线、1.4万多公里岛屿海岸线,每一寸土地,每一片海洋,总需要有人去守。

2019年,陈祥榕高中毕业后报名参军,他对小叔陈臻宝说,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要到前线去。当得知在新疆的部队能够上前线,他便动了去新疆的心思。从福建到新疆,千里迢迢,山高路远,家人都舍不得他去那么远的地方当兵。而陈祥榕却坚定地说,“苦怕什么,去部队不吃苦难道还要享福?”

的确,选择了军装,本就是选择了吃苦耐劳,安逸的生活从不是军人的选择。“军人”二字,就是体现在不畏艰难困苦的担当里,体现在舍我其谁的境界中,体现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抉择中。

他曾立志“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后来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每年毕业季,总有万千军校毕业学子握紧手中的强军接力棒,带着梦想去往艰苦边远地区。2023年,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九成以上学员递交申请书,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或一线作战部队任职;2022年,空军预警学院300余名毕业学员向党组织递交戍边申请书,发出卫国戍边的青春誓言;2021年,陆军勤务学院红岩大队某队共计50多名待分配学员全员提交个人《赴艰苦边远地区申请书》……

是军人,总要奔赴疆场。艰苦边远地区,或多或少都有着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各类矛盾问题,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这些地区同样是磨练意志、展示才干的大舞台,也是积累工作经验、增长知识才干的重要平台。而且,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人才去肩负起强军的重任、挺立起民族的脊梁。

有人说,在落后的戈壁滩,会被禁锢,动弹不得。果真如此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干事创业的志向与梦想,绝不会因为时间地点而束缚。回想当年,在沙漠戈壁,远离人烟的生命禁区,新中国“两弹一星”的元勋们在寂寞中创业,在寂寞中奋斗,创造了“两弹一星”的奇迹,为国防事业做出伟大贡献。而今,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总会有一批批年轻的军校毕业学员,带着矢志强军的信念,来到这里,踏平坎坷,踏破荆棘,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将心融在这里,开启他们军旅人生新的篇章,实现他们建功强军事业的抱负……这些事实无不证明着,祖国的边疆、部队的基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他曾立志“要去就去最艰苦的地方”,后来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习主席曾在给陆军步兵学院2022届全体学员的回信中说,你们立志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我感到很欣慰。好男儿志在四方。希望你们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在部队大熔炉中全面锻炼、拼搏奋斗,不断成长进步,为强军事业贡献力量。

扑下身子,才能看到战斗力生成最需要的环节,才能将个人的奋斗更好地与强军实践结合起来。对于广大青年官兵而言,要想真正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就是要有扎根基层、奉献边疆的主动性,就是要有到艰苦边远地区摸爬滚打的积极性,这将帮助他们更快融入基层,更好地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增强带兵打仗的过硬本领。

当前,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进入攻坚期。即将奔赴备战打仗一线的青年官兵,是追梦人,也是新时代实现强军事业目标的圆梦人。而艰苦边远地区,正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战场,是经风雨、见世面的“大课堂”。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青春之刃在基层的大熔炉中淬炼得愈发锋利,这样的人生选择,必将成为广大军校学子的共同荣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