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

2024-05-31 14:00:57 - 媒体滚动

转自:国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罗娟:

发布会实录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文物局2024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6月8日,我们将迎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重要文化节日,多年以来,国家文物局会同各地文物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关心支持下,文物展示传播活动精彩纷呈,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惠及大众。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我们将走进辽宁沈阳,这也是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在东北举办主场城市活动。今天的发布会将为大家介绍主场城市及全国各地开展文化和自然日活动的有关情况。

今天,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有: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伟才;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刚;我是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罗娟。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包括主发布环节和媒体问答环节。首先,请金瑞国司长作主发布,介绍遗产日活动总体安排。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发布会实录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

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首先,向大家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关注、对文物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05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起,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文物系统高度重视,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展示、传播和服务,深入宣传贯彻文物工作决策部署,动员各界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全社会积极营造保护文物、珍爱文物的浓厚氛围。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大力推进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键之年。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宣传口号包括“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物应保尽保文明生生不息”“让文物活起来赋彩美好生活”等。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活动由国家文物局、辽宁省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沈阳市人民政府承办。具体内容包括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论坛、文物科技创新论坛等。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是聚焦活动主题,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重大决策部署,举办系列宣传展示活动。多渠道宣传、多平台传播,发布文化和遗产日主题宣传片,联合中央级媒体推出“我们的中华文明”云课堂,还将推出《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之“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公众和世界传递“中国考古之声”。多区域展览、多维度展示,国家文物局将与辽宁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主题展览,从“孕育”“绽放”“传承”等维度,系统讲述中华文明之源“怎么来”“什么样”“结何果”。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指导“大美中国行文化遗址里的中国故事”融媒体直播活动,以史为线,串联起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策划反映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特质的国家宝藏系列贵金属纪念币,今年将发行第二期“启蒙奠基”子系列,聚焦夏商周文明成果。

二是突出保护第一要求,共谋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举办“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论坛,邀请致力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专家学者、传媒界代表、文博机构管理者等,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物新篇章等主题开展理论研讨和思想交流,为赓续中华文明贡献智慧、凝聚共识。举办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展示文物科技赋能最新成果。此外,国家文物局组织的“文物保护看基层”(东北行)主题宣传也将聚焦东北三省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三是聚焦典型事迹宣传,展现文博人良好风貌。主场城市活动将邀请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的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代表、全国两会期间向总书记汇报的江苏文博代表、全国文物普查一线工作者代表、辽宁省博物馆小志愿者代表等,结合亲身经历,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作主题讲述。还将公布第六届“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推介名单,展示文物安全工作者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

四是开展遴选推介,彰显文物事业崭新局面。为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激发文物工作创新创造活力,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首次开展了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工作,公布了十佳案例和入围案例,得到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相关案例已经发挥示范作用,很多经验和做法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复制推广,今年继续开展了这一工作,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公布新一批十佳案例名单和入围案例名单。2024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项目名单也将公布,充分展现各地文物部门与媒体单位资源融合、平台融合,以创新传播讲好文物故事、展示文明风采的生动成果。为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还将举办“丹青记忆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线上展览、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讲好文物故事”展演活动等系列配套活动,发布与中央媒体联合摄制的“文言物语:跨时空的对话”系列微视频,开展《文物》期刊英文版推介。

因为种种原因,部分媒体朋友可能无法亲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沈阳,我们将通过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等方式,提供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主题论坛等实时观看链接。今天发布会后,也将把全国文物系统部分重点活动内容资料发送给媒体记者,欢迎大家提前关注、集中报道、广泛宣传。

除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外,在国家文物局倡导下,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将组织开展7300余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线上线下活动,展现文博行业特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离不开各位媒体的关心关注、参与支持。真诚欢迎大家前往辽宁沈阳或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宣传报道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谢谢大家!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罗娟:

谢谢金司长的精彩发布,让我们对今年文化和遗产日活动亮点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辽宁沈阳主场城市活动充满期待。

下面进入媒体问答环节。请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请问如何理解这个主题?谢谢。

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 金瑞国:

谢谢记者提问。去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深刻论述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也深入阐释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彰显了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经过认真研究,结合文物工作实际,国家文物局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确定为“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我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一主题。

第一,文物筑牢文明之基。文物是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文化遗产的核心,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根基。一年来,文明探源之业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多学科联合攻关渐入佳境,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划分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通过媒体报道,让民众周知。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不断深入,牛河梁、殷墟、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考古等取得丰硕成果,武王墩等最新考古发现引起媒体和社会高度关注。文物保护之责深入人心,文物保护法修订提速,筑牢文物应保尽保的法治屏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国、省、市、县四级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完成组建,开展国家级、省级普查试点以及六大片区普查轮训,已进入实地调查阶段;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深入推进,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加强。社会各界依法履行对文物资源的守护之责,全社会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强大合力更加巩固。

第二,文物传承文明根脉。我国遍布城乡的文物资源和丰富多样的博物馆纪念馆,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支撑。文物丰富人民生活,一年来,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268家,全国备案博物馆达到6833家,2012年全国备案博物馆3866家,十二年间增长70%。举办陈列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文物讲述文明故事,135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立项单位建成开放,144家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相继亮相,《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寻古中国》《何以中国》等文博节目引起社会热烈反响。文博工作者频获殊荣,7名文物工作者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个文博单位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第三,文物滋养文明形态。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展现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胸怀,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文物服务大国外交,互办文物展览、木质遗存与土遗址保护科学研究两个合作协议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期间签署。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添彩中美元首会晤,双方续签限制进口中国文物备忘录。6个文化遗产合作项目纳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文物见证文明交流,“五洲四海”文物保护合作展献礼“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中国考古走进古埃及、玛雅文明腹地,深入法国、突尼斯、南非、中亚等国。“何以文明”数字大展走进联合国总部及五大洲8个国家和地区,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日报社联合开展的“文明瑰宝互鉴使者”全媒体传播作品推介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保护文物、传承文明,这是时代的命题,也是文物事业发展之根基。围绕这一主题,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期间,还将举办主题论坛深入研讨、汇聚共识,欢迎大家关注和报道。

科技日报记者:

刚才介绍中提到了文物科技创新论坛,请介绍一下第四届文物科技创新论坛的有关情况?

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司长罗静:

发布会实录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

感谢你的提问。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普及文物科技新成果,给广大文物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自2021年起,我们已连续三年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期间举办文物科技创新论坛。

前三届论坛围绕“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专题任务相关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和交流,在促进成果交流、加强沟通合作、激发创新活力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将继续举办第四届论坛。时间是遗产日前一天,6月7日。与之前三届不同的是,本届论坛的讨论内容将新增“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相关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这个专项于2022年启动,截至目前已连续两批部署实施21个项目,重点围绕“防、保、研、管、用”等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

在考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应用方面,围绕科学阐释我国境内人类起源、早期文明发展、考古有机残留物生物来源鉴别、古代金属物料产地溯源、古代陶瓷烧成技术谱系等开展研究。在文物保护技术方面,围绕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文物保护技术创新体系需求,重点围绕贝叶经、出土饱水象牙、古籍与近现代纸质文献、海洋出水陶瓷文物保护等,开展文物劣化机理、保护材料与工艺研发及应用示范。在文物资源管理与风险防控方面,围绕构建符合我国文物特点的资源管理与风险防控科技支撑体系需求,针对土遗址、砖石质古塔、木结构古塔、桥梁文物、皮革制文物等,开展风险防控和预防性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探索。在文物传承利用与场景创新方面,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物活起来的需求,重点开展文物资源数字化、文物数字资源快速高效采集管理与利用、智慧博物馆等方面研究。

本届论坛将安排16个学术报告,对“十三五”“十四五”时期各相关项目实施以来,取得的主要进展开展展示和交流。主要内容涵盖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金属物料产地溯源、遥感考古探测技术、土遗址保护、古建筑隐蔽部位探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纸质文物脱酸技术、贝叶经保护修复、不可移动文物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砖石质古塔结构稳定性、古村落火灾防控、皮革制文物劣化机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世界丝绸互动地图、文物高光谱分析技术、文物知识图谱等多个方向。

这些最新的阶段性成果不乏亮点,比如说古村落火灾防控,古村落火势蔓延的机理是世界性难题,这次通过研究我们取得重要突破;还有文物知识图谱方面,通过对文物的主题词表、文物知识的无监督学习开展研究,提出符合文物特点的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又比如不可移动文物自然风险防控,在文物风险图绘制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突破。同时,现场还将设置海报交流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项目成果。

我们希望通过本届论坛,进一步围绕文物领域科技创新成果开展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同时,也希望进一步加强文物科技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文物科技,激发全社会参与文物科技创新的热情与活力,参与文物科技创新,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谢谢大家!

人民网记者: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办,请介绍下辽宁相关活动筹备情况。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刘伟才:

发布会实录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

我谨代表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对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表达诚挚敬意!同时,也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辽宁文博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感谢国家文物局将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安排在辽宁沈阳,这是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展以来,首次在东北地区举办。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论述、落实全国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的有力实践,是全面展示辽宁文物保护利用成果的重要平台,必将为辽宁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体育强省、旅游强省,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助力赋能。

辽宁,历史悠久绵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2处、备案博物馆130家,其中一级博物馆9家、二级博物馆8家,以及五女山山城、沈阳故宫、清永陵、福陵、昭陵、九门口水上长城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辽宁也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红色文物资源富集。

关于2024年主场城市活动的主要内容,刚才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金瑞国司长已作了重点介绍,辽宁积极配合、精心组织、认真筹备,此次主场活动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开幕式在沈阳博物馆广场举行,届时,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为红山文化研究院揭牌,推出“文明之光——红山·良渚与中华文明”展,诠释文明起源的中国模式,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辽宁省博物馆将举办“出将入相——戏曲文物与艺术”展,系统呈现与传统戏曲有关的文物和馆藏珍品。

二是分会场活动特色鲜明。今年,除沈阳主会场外,我们还在锦州、阜新、朝阳三个地级市设立分会场,各具特色。比如锦州市将邀请“八大木构”管理单位成立“辽代木构建筑联盟”,启动辽代木构建筑“营造千年辽构遗珍”八大木构跨区域文物主题游径合作;阜新市将举办“玉龙故乡”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朝阳市将发布“游览古塔传承文明”文物主题游径。

三是文物惠民活动内容丰富。全省各地、各文博单位将举办“四普”讲座、系列文物展览、博物馆研学、文物鉴定、文博知识竞赛、经典诵读、文艺展演等450余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同时,推出一系列惠民举措,如门票减免、延时闭馆及公益鉴定等,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享受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成效。

文化辽宁,自然精彩!我们将在国家文物局的有力指导下,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这一主题,努力办好此次主场城市活动,向公众传播展示中华文化遗产,为传承弘扬中华文明作出辽宁贡献。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我们真诚邀约各界朋友来辽宁,奔赴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共享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香港紫荆杂志记者:

请问为办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沈阳准备了哪些特色活动?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李刚:

发布会实录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新闻发布会

我代表沈阳市人民政府对大家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沈阳文博事业的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

沈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底蕴深厚。7200年文化史、2300多年建城史,拥有“一宫两陵”三处世界文化遗产。沈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沈阳的举办,必将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快推动沈阳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

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主题,我们精心组织了十大主场城市配套特色活动,共计200余场。通过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它们的价值,提高公众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十大主题配套特色活动分别是:

一、纪念申遗20周年——沈阳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及“两陵”惠民开放周活动。活动周期间,可免费游览故宫文化博物馆及清昭陵、清福陵,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二、举办辽宁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场城市活动暨“第十届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汇集辽宁省各市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让观众体验辽沈地区地域文化。

三、革命历史杂技剧《先声》文艺演出。《先声》获第六届“辽宁文华大奖”第一名,并同时摘得“辽宁文华表演奖”及“舞台美术奖”两项大奖。用杂技语汇精彩演绎、艺术再现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大旗、吹响抗日号角,团结带领东北人民救亡图存、浴血奋战,发出誓死抗战“先声”的恢宏历史场景。

四、“守护瑰宝探源沈阳”百场公益宣讲及文物惠民活动。包括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专题讲座、“读城”活动、文博考古讲堂、“六进”公益宣讲、博物馆特色主题展览、公益电影放映月等文博惠民活动,使文物知识普及与公众零距离。

五、文物考古季-科技考古开放日体验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考古工地等,模拟体验考古发掘修复。

六、“妙手匠心文物新生”文物修缮观摩活动。组织市民、游客现场观摩沈阳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可移动文物修复工艺。

七、“寻物鉴宝全民行动”。包括沈阳“四普”线索征集、文物公益鉴定、“百万收藏计划”藏品征集三个子项,号召全市人民广泛参与,深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文物知识。

八、“保护文物传承文明”短视频大赛。在省市文博系统及区县推选优秀短视频,讲述市民、文博工作者与文物的故事。

九、百名文物保护志愿者招募活动。面向社会征集100名文物保护志愿者,更好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遗产,讲好沈阳文物故事。

十、“古韵新风文博畅游”考察体验活动。包含精品文博线路考察体验、百万市民浑河游船观光优惠体验、夜游博物馆、端午龙舟大赛等活动。将中华传统风俗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相结合,让市民、游客在自然风光中领略沈阳城市文化魅力,体验夜间观赏博物馆的乐趣。

十大主题,200余场活动,场场精彩。让“文物应保尽保,文明生生不息”理念深入人心,“让文物活起来赋彩美好生活”!

借此机会,我也诚邀各位媒体朋友来到夏季24度清凉的沈阳,共赴文博盛会、共享文旅盛宴,共举文化薪火,共谱文明华章!

谢谢大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请简要介绍一下全国各地组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的情况?

国家文物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罗娟:

感谢您的提问。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国家文物局指导和推动下,全国文物系统将组织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博活动。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活动量质齐升,参与热情高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文博单位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组织活动7300余项,其中文物惠民服务3400余项。数量再创新高,活动的种类、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山西、黑龙江、安徽、福建、青海等20个省区市举行主场活动。甘肃、浙江、广东、河南等省份组织本省文博活动数量超400项。

二是围绕主题主线,体现地域特色。各地围绕“保护文物传承文明”活动主题,结合地方实际、推出精品活动、彰显历史底蕴。在文明赓续方面,河北开展探寻“雄安——脚下八千年”主题活动,江苏推出“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西藏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专题文物展。在文脉传承方面,北京将举办长城文化节、长城考古研讨会等,河南开展“商传千年铸未来”宣传活动。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四川、陕西、重庆举行川陕渝革命文物讲解员展示活动,江西举办“传承红色印象”沉浸式体验活动。在遗产保护方面,浙江推出西湖、大运河和良渚三遗产联动主题展览,新疆举办新疆世界文化遗产地图片展。各地活动主题突出、特色鲜明,覆盖大江南北。

三是关注宣教育人,突出惠民利民。各地活动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春风化雨,寓教于乐。在服务青少年教育方面,天津、河北、黑龙江、上海、江苏、河南等地开展不同主题的研学活动,湖北将启动“大学生志愿者文化遗产行”。在便民惠民方面,辽宁、河北、安徽、海南等多地将开展免费开放和文物公益鉴定活动。在丰富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山东将引导博物馆走进乡村;陕西将启动“大馆带小馆文化进万家”活动。这些各具特色、富有诚意的文博服务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全民共享。

四是联动线上线下,形式创新多元。各地线上展览、科普直播、视频展播、线上课堂等活动通过“云端”跨越千里,与线下活动同频共振。由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与抖音联合推出的“文化遗产在抖音”短视频征集活动即将启动,欢迎热爱文博事业的各位网友加上话题标签,用自己的镜头和语言讲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故事。此外,各地还策划了一系列创意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内蒙古“我在博物院修文物”,上海“发现之旅”打卡活动,以及广东“我在博物馆里做文创”等一系列活动,致力于让公众通过文物和文化遗产,充分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文物保护和文明传承的时代意义。

以上就是今年全国各地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简要介绍。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发布会的问答环节就到这里。感谢发布人的精彩发布与解答,也真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前往辽宁沈阳以及全国各地文博单位,共赴文博盛会,共享文化盛宴,共谱文明华章。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各位。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