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强大支撑力的能源“国家队”

2024-07-31 05:15:40 - 齐鲁晚报

建设具有强大支撑力的能源“国家队”

建设具有强大支撑力的能源“国家队”

重塑产业链

建设强大支撑力的“国家队”

黄河之畔,一块块耀眼的光伏板镶嵌在盐碱滩上,给油气生产源源不断注入澎湃动能;渤海之滨,二氧化碳化身新型采油工,油井“吃”进二氧化碳,“吐”出原油,实现增产和减碳双赢……如今,在胜利油田,到处都能看到这种向绿而行的产业蝶变。

胜利油田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对产业结构进行系统性重构,巩固提升传统油气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布局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形成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集群,构建多能互补、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增强产业控制力和安全支撑力,扛牢扛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职责。

强链。加快产供储销全链条协同发展,以油气高效生产和炼化产品高端化推动高质量产供,以储气储能提升和销售策略优化实现高价值储销,做强以“产供储销”平台为核心的传统油气产业,增强能源保供能力。

延链。统筹配置源、网、荷、储各类资源,做优以“源网荷储”平台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补链。集成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技术优势,扩大CCUS工业化应用规模,做大以“源汇匹配”平台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建设国内最大的脱碳固碳产业基地。

从过去的“一油独大”到如今的传统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变的是产业结构,不变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职责。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胜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孙永壮说:“无论是发展新能源产业,还是培育绿色低碳产业,并非改换赛道,而是对油气赛道的扩容,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给油气增储上产集聚新动能,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建设具有强大战略支撑力的‘国家队’。”

上半年,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174.22万吨,同比增加13.95万吨,油气生产用电“含绿量”达23%,13个区块累计注入封存二氧化碳140余万吨。

赋能创新链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5月19日,《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为能源企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实践参考。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油田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藩篱,推进跨领域、跨系统、跨专业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奋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围绕产业链所需,打造创新链所能。油田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明确了16个技术领域、91项重点攻关方向,配套形成了复杂油藏高效勘探开发、页岩油规模高效动用等接替技术序列,打造陆上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原创技术“策源地”。

2023年,CCUS、智能油田2个国家能源局研发技术中心进入国家创新平台“赛道并跑”名单。

围绕创新链所能,布局产业链所向。2024年,油田整合信息化管理中心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组建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智能油田综合解决方案创造者和供应商,赋能油气勘探开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油田不乏人才,但“高精尖缺”人才仍然是稀缺资源,“第一资源”制约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5月27日,油田实施“人才飞地”计划,成立青岛技术研发中心,向外界传递出广纳天下贤士的强烈愿望。

孙永壮说,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今天的人才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人才优势就是明天的竞争优势。青岛技术研发中心将聚焦页岩油、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卡脖子”技术,坚持内引外联,打造集聚高端人才的“强磁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提升价值链

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2024年,油田深化运营机制改革,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运营方式,对生产、投入、财务预算“三大计划”实行一体化统筹,科学匹配工作量、投资和成本,提升全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力争实现原油产量和利润目标双增、投资规模和盈亏平衡点双降低。

巩固深化制度性改革是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油田强化价值思维、效益导向,深化制度性改革,构建覆盖全产业链价值评价体系,增强价值创造能力。

从1.0版本的未动用储量到2.0版本的高成本单元,再到3.0版本的品位更低、动用难度更大的未动用储量,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不断创新合作机制,加快推动了储量向产能、产量升级转化。目前,累计合作动用储量1.51亿吨,建成产能186.7万吨,支撑了油田稳产上产。

油气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采油、作业、监测、注汽等各个专业。三基管理专家林才川说:“各单位虽然职能不同,但目标是同向的——油藏经营价值最大化。采油厂和专业化单位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双方只有在战略上保持一致性、战术上增强协同性,才能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

2024年,油田打破甲乙双方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深化制度性改革,构建联产联责运行机制,把一体化价值最大化贯穿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引导各个专业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专业化单位,2024年,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与油田东部陆上10家开发单位签订目标同向合作协议,实行联产承包,完成年度产量目标任务,管理区向作业区全额支付大包费用;超产或欠产,按照一定额度标准追加或扣减作业费用。

前6个月,油气井下作业中心联产承包累计完成维护作业工作量1412口,同比减少244口,减少维护作业费4392万元,超产5850吨。

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高级专家、油田企管法规部经理马清彪看来,目标同向,不仅重塑了生产关系,变“甲乙方”合作为“合伙人”协作,而且释放了生产力,变“分蛋糕”为“做大蛋糕”,实现了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提高生产运行效能,油田构建“大生产、大运行”管理运行模式,运行范围由油气开发、专业化等31家直属单位扩充到全油田59家直属单位,形成“人人关心生产、人人关注生产”的浓厚氛围。

国有企业是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基石。孙永壮表示,下一步,油田将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全面激发内生动力,加快打造“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新国企,为高质量发展澎湃新动能、打开新空间。

6月20日,“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高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在胜利油田举行授牌仪式,填补了油田在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空白。

2024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面推进、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胜利油田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推进功能使命性改革,巩固深化制度性改革,重塑产业链、赋能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报记者顾松通讯员王维东徐海峰

胜利油田在功勋井——营二井区域实施的风光热储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项目,被誉为“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结合的典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