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四重“保险”,贵阳银行4亿贷款还是打了水漂

2024-07-31 15:47:50 - 金通社

上了四重“保险”,贵阳银行4亿贷款还是打了水漂

形容万无一失,常用“双保险”,而上了四重保险的一笔贷款,最终竟然还是打了水漂。

贵阳银行一笔本息近4亿元的贷款,设置了高达四重的保障,既有抵押和担保,包括地产、公司股权及在建工程,还有公司股东的个人担保,但一分钱也没有收回。

7月30日晚间,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经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已发现的财产均已处置完毕,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

为何这么多实实在在的抵押物,都被处置完毕了,竟然没有贵阳银行的份?出现这样的离奇事情,到底发生了什么?

贵阳银行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只是公告了结果——没有收回,终结本次执行。

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贵阳银行今年还公告了一笔16亿的贷款已经打了水漂,抵押物是16套房,这笔诉讼还在路上。

同样的剧情,是否还会重复上演?

4亿贷款迷踪

这笔贷款发放于2013年,2021年开始打官司,历经三年诉讼,最终还是打了水漂。

根据贵阳银行的公告,这笔贷款其实并不复杂,而且抵押物十足,貌似风险不大。

2013年12月,贵阳银行根据签订的《信托受益权转让合同》,支付转让价款5亿元取得该信托项下的全部信托受益权及相关权利。该信托项下对应的底层资产为2013年9月九州名城作为借款人取得的金额5亿元、期限3年的委托贷款,经办行为贵阳银行瑞南支行。2018年,根据《债权转让暨现状分配协议》,贵阳银行取得上述委托贷款债权、追索权、担保权利及其他一切相关权益。

贵阳银行这笔贷款借道信托,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当时流行的做法,给不符合贷款条件的房企融资,通过信托就能够实现“变通”。

金通社注意到,这笔融资,设置了至少四重“保险”。

公告称,贵阳银行瑞南支行分别与九州名城股东周伟刚、周韶斌签订自然人连带责任《保证合同》,同时,周伟刚、周韶斌以其持有的九州名城股权作质押。贵阳银行瑞南支行与九州名城签订《抵押合同》,合同约定以九州名城名下贵阳市三马片区60、61、62地块土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并办理了土地抵押登记;为进一步保障债权实现,九州名城追加提供在建工程抵押,并办理了在建工程抵押登记。

上了四重“保险”,贵阳银行4亿贷款还是打了水漂

但最终这笔贷款还是违约。

贵阳银行2021年6月5日公告,请求法院判令被告九州名城立即偿还债权本金3.15亿元,及按合同约定计算的利息、罚息、复利、违约金等7563万元,总计金额近4亿。

2022年7月8日,贵阳银行又发布公告称,一审法院判决支持了公司的部分诉讼请求,但被告偿债能力及抵押物的变现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

2023年5月,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问询贵阳银行,“对九州名城的诉讼已经结案,请问执行中遇到困难了吗?能否顺利执行呢?”

贵阳银行当时回复:九州名城目前已二审终审判决,抵押物尚待执行,收回金额尚不确定。

直到2024年7月30日晚间的公告,贵阳银行才正式宣布全部贷款打了水漂。

贵阳银行称,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7月4日依法立案受理,并采取了相关执行措施。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经穷尽财产调查措施,已发现的财产均已处置完毕,未发现被执行人有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被执行人暂无财产可供执行,依照规定,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

谁来担责?

这笔贷款,贵阳银行没有对外透露相应的问责情况,是贷款发放设置的抵押有漏洞,还是抵押物处置时疏于管理?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金通社注意到,贷款发放是在2013年,当时的贵阳银行当家人为为陈宗权。资料显示,陈宗权在1997年贵阳银行成立之初进入公司,参与了公司创建发展的全过程。历任公司营业部总经理、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2014年担任公司董事长,至2019年7月9日到龄退休。

贵阳银行行长一职却变动频繁。

接棒陈宗权行长职务的李忠祥,玉2018年11月离职。贵阳银行曾经提名为罗佳玲为行长人选,但该任职未得到监管部门核准,由陈宗权董事长代理行长。

而这笔贷款处置抵押物的关键时期是2018年之后。2019年7月,现任董事长张正海接棒,他由监事长转任。

同时,70后女强人夏玉琳接棒行长,但任期未满两年,时年50岁的夏玉琳,于2021年5月19日辞任。

尽管有司法文件隐约透露了夏玉琳的下落,但一直未有正式消息宣布其离职后涉及贵阳银行的情况。

2021年6月16日,贵阳银行聘任来自工行的盛军为行长。出生于1970年2月的盛军,曾任工商银行贵州分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信贷与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工商银行贵州铜仁分行行长、六盘水分行行长等职务。

今年7月30的公告,尽管没有透露问责情况,但贵阳银行表示,公司已于以前年度对该笔债权本金全额计提减值准备,本次诉讼事项不会对公司的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2023年,贵阳银行的净利润为55.62亿元,同比下降8.92%。这笔4亿元坏账,相当于去年净利润的7%,不是个小数目,也相当于全行6000多员工两个月的薪酬。

这样的损失,既不应该,也令人心痛。作为上市银行,贵阳银行应该向投资者陈述得更清楚一些。

16亿坏账接踵而至

对贵阳银行的投资者来说,坏消息不止一个。

今年2月7日晚间,贵阳银行了又发布关于诉讼事项的公告。公告称,旗下双龙支行因与贵州国际商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国际”)产生合同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

贵州国际正是有着“世界铜王”之称的王文银旗下公司,而王文银本人也是被告。

公告显示,这起诉讼主要来源于一笔16亿元的贷款,2021年双龙支行向其授信了16亿元,期限3年,当时为了提高贷款的成功概率和贷款额度,贵州国际的相关人员合计抵押了名下所有的合计16套房屋并提供了最高额连带保证责任。

由于贵州国际未按合同约定按时归还相关借款本息,贵阳银行对相关人员发起诉讼。

对于贵阳银行的投资者来说,这样的剧情似曾相识。

同样,对于这笔巨额的不良贷款,贵阳银行回答的也一如既往,其在公告中表示,已将本次诉讼涉及贷款、垫款以及未到期承兑汇票敞口纳入不良,并已对相关资产计提了相应减值准备。预计诉讼事项不会对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产生实质性影响。

4亿之后,又出来个16亿,不知贵阳银行的风控体系是否进行了加密?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