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相山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2024-07-31 12:24:00 - 媒体滚动

转自:安徽网

近年来,淮北市相山区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通过配齐配足科学教师、开齐开好科学课程、拓展科学实践活动等有力举措,推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引领中小学生在科学普及中实现创新梦想。

淮北相山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科学赋能,夯实学校主阵地。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相山区聚焦学生科学素质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科学教育特色校。淮北师范大学附属相山学校被命名首批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太阳城学校被共青团中央确定为“认定授牌”类“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健全科学课程体系。充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地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资源禀赋,高标准规划建设淮北市第五实验小学等科普教育示范点,推进科学教育阵地与课堂建设融合发展。构建“1+N”科学教育课程体系,“1”即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核心课程,同步构建红色科普教育、传统文化科普教育、安全法治科普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N”类特色、常规课程。推进中考内容改革,将科学实验操作考核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实验操作20分,生物实验操作10分)。拓展科学实践活动。强化部门协作,统筹动员市文化馆、市城市展览馆、市气象局、淮北师范大学等单位,向学生开放所属场馆、基地、平台、载体和资源,为广泛实施科学实践教育提供物质基础。建立“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专家团队,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活动周”“科技之光亮童心”“前沿科技进校园”等一系列科学教育活动。优化课后服务项目。全区中小学将科学教育作为学校课后服务必备项目,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3D打印设计、STEM科学实验等10余门科学特色课程纳入课后服务,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淮北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高校与区属中小学联合教研,提升教师的科学教科研能力。联合区科协、区科技局遴选一批科学副校长,设置科学辅导员44名,培养专兼职科普工作者378名、科普志愿者80名,建成高素质、多层次、专业化的科学教育教师队伍。

淮北相山区: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构建全面育人新格局

多元聚力,用好社会大课堂。社会是科学教育的大课堂。相山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方式,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学校主阵地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衔接。拓展科学教育载体。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安徽教育资源网等科学教育资源平台链接,与安徽科大讯飞、北京人民智课合作,在7所学校及幼儿园创新AI双师教学模式,打造智慧“双减”素质课堂,真正实现“线上名师教+线下教师育”。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积极动员辖区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为学校建设科学教育场所,提供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安徽果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人工智能科技体验基地在原有基础上扩建实物编程机器人果小萌体验馆、智能AI机器人果小聪体验馆、VR未来科技体验馆、3D打印体验馆等,面向青少年组织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文化启蒙、科技创新教育。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合理规划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引导机构合法经营、规范发展,有效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将科技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实施全流程监管,目前经区科技局审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3家。

创新发展,构建育人新格局。中小学科学教育是有效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相山区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新时代大科学教育新格局。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先后制定《相山区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相山区科学教育工作资金保障办法》等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区政府统筹、各部门齐抓共管、学校具体负责的协调联动机制。引导参与科学竞赛。加强科学普及,引导中小学生理性选择参加教育部“白名单”科技竞赛,成功举办2023-2024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AI未来科学家”赛项,来自全国各地346支队伍692人参赛,相山区中小学获评一二三等奖共271名,并以此次比赛为契机,狠抓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积极探索科学育人新模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探索科技研学旅行。建立与产业基地、高校等合作机制,创新“科技探索+”中小学研学旅行,构建“走下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研学旅行课程模式。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有科学探究室、无人机摄影工作室、机器人馆等科技类功能室,被评为第一批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果力智能科学教育基地等3家被评为市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年接待中小学生6万余人。

邹晨光徐雪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