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万元一张卡?小学生沉迷的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2024-07-31 15:51:43 - 齐鲁晚报

转自:海报新闻

近期,以“小马宝莉”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孩子们动辄花几十元甚至数千元购买这类盲盒,家长们很是苦恼。甚至,一张卡牌评级后卖到21万元,更是令人惊呼“疯狂的卡牌”。很多小学生沉迷抽卡无法自拔,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21万元一张卡?小学生沉迷的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小学生沉迷抽卡无法自拔

从热力持久的奥特曼卡,到大火大卖的小马宝莉卡,“卡牌热”燃烧已久,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了抽到稀有卡,孩子们近乎疯狂地花钱,沉迷其中,家长们对此更是苦不堪言。

据央视财经报道,孩子们只对稀有卡位感兴趣,拆出来的其他中卡位、普卡随手就扔掉。一些孩子还沉迷其中影响了学习,甚至有孩子偷钱去买卡。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学生“集卡”上瘾:“一个月下来,姐妹俩光是买小马宝莉卡,就花了1400多元。”湖北武汉一名小学生痴迷于购买“卡包”,先后花了7000多元用于“抽卡”……

在抽卡过程中,孩子们甚至发现了所谓的“新商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卡牌,孩子们之间互相交易,他们将重复或不喜欢的卡牌卖出,挣来的钱又可以购买新的卡牌。

有网友调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破烂。”卡牌远低于手办的价格,却有着一样抽盲盒式的玩法,迅速替代了曾经火爆的盲盒手办,晋升为这届年轻人的新“顶流”。

21万元一张卡?小学生沉迷的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这一现象令人好奇,为何这些卡牌能够如此吸引小学生们的心?中消协曾提醒,商家的过度营销,可能会引起消费者上瘾。通过唤起消费者收藏、炫耀心理的方式,激发购买欲,或是通过“百里挑一”的饥饿营销,诱导消费者购买,对于好奇心强、喜欢攀比的青少年来说,消费观念尚不健全,十分容易上瘾。

卡游公司精心设计下让很多孩子从买得起、买着玩,到“一直买”“成瘾性购买”,不知不觉间入坑而不能自拔。这种抽盲盒式的卡牌销售“套路”,对于自控力较弱的孩子来说,是难以抵抗的诱惑。

天价卡牌谁在炒作?

央视财经记者走访多地玩具批发市场,几乎每个摊位都在出售“小马宝莉”卡牌盲盒,火爆程度无须多言。当记者提出卡牌包装盒后面标注的未成年人禁止单独购买的提示时,批发店主都不以为意。

此次“小马宝莉”卡牌能深深吸引孩子们购买、交易,除了文具店、商店、批发店利欲熏心,还与所谓专业评级机构的炒作脱不开关系。

央视财经记者发现,为了让卡牌更具有价值,甚至为了这种卡牌能再次交易,很多消费者会将买到的卡牌拿到卡牌评级机构进行评级,卡牌评级机构通过卡面的品相进行分数评定。

有了所谓的评级,这些卡牌的身价开始飙升,根据所谓评级机构给出的评分不同,卡牌的价格在随后的交易中,可以翻几倍甚至几十倍。某机构的客服表示经他们评级的卡牌最高卖到了21万元。

21万元一张卡?小学生沉迷的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业内人士表示,在这场卡牌盲盒的交易游戏中,卡游公司卖卡牌盲盒,评级机构收费鉴卡评级,推高卡牌价格,二手商家回收稀有卡再卖出,每一个环节都赚得盆满钵满,唯独只有孩子们沉迷拆卡买卡,无法自拔。

拆卡直播间推出新玩法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卡牌游戏不止在线下火爆,线上的拆卡直播间也吸引着一众年轻人。

“小马宝莉”拆卡直播间在某短视频平台应运而生,人气最旺的直播间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该类直播间的粉丝群里有不少未成年人。虽然部分直播间表明禁止未成年人下单,但大多数孩子会用父母的账号进行购买,该类警示并不能起到作用。

据中国证券报,在抖音直播间,头部卡牌公司卡游在2024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2.78亿元,比2023年全年高了近2亿元,排名仅次于泡泡玛特。

随着卡牌市场的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部分直播间存在诱导消费者下单的套路,如当主播成功抽取到稀有卡时,会进行全方位展示,甚至鼓励消费者进行“抬箱”,甚至会以今天运气不错,鼓励消费者多次下单。

21万元一张卡?小学生沉迷的卡牌究竟有何魔力?

面对这一现象,多位律师指出这种拆卡游戏存在诱导嫌疑,因为它通过随机性诱导消费者不断投入资金以追求不确定的回报,与“以小博大”心理机制高度相似。

为了防范抽卡游戏的涉赌风险,抖音在今年年初发布《关于直播间拆卡涉赌专项治理公示》,对直播间拆卡玩法做专项升级治理,针对拆卡过程中出现的“加菜”“实物奖励”等行为,平台将视其为涉赌行为,一旦发现,将对违规店铺及“达人”进行清退,实行扣除保证金、冻结货款、扣除所有违规所得等处罚。

卡牌乱象背后监管需多方发力

针对如今的卡牌、零食盲盒等层出不穷,且消费群体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山东国曜琴岛(济南)律师事务所邵洁律师认为,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盲目跟风和成瘾的心理,学校、家长、商家都要注意对此进行适当的规范和引导。

邵洁律师介绍,目前针对这一现象的相关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发《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对盲盒销售对象的年龄作出严格限制,要求不得向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销售。

面对这一现象,专家表示需多方配合,家长需设定合理的消费界限,引导孩子理性消费;学校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多元兴趣和综合素质;相关部门也可出台保护性措施,对小学校园周围的盲盒销售模式包括距离、内容等进行具体规范,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商家在营销时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避免诱导未成年人过度消费。

来源:海报新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