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守匠心 善创新丨矫形器装配工⑤

2024-07-31 17:30:15 - 媒体滚动

赵勇:守匠心 善创新

赵勇:守匠心  善创新丨矫形器装配工⑤

“我家孩子有点脊柱侧弯。”7月3日下午,一名小姑娘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假肢矫形器研制中心,想做脊柱侧弯矫正。接诊的中心主任赵勇仔细查看X光片和相关诊断结果,询问孩子的症状和身体情况,整个过程将近1个小时。

“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几个小时就能做出来,但价格比较高。用传统工艺制作矫形器需要三四天,成本较低。此外,还有采用激光烧结技术做的矫形器。”赵勇将各种矫正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一一作了介绍,让患者和家属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做矫形器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甚至包括患者的脾气和性格。”完成诊疗工作后,赵勇对记者说。

赵勇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康复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的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矫形器装配工赛项中,他获得一等奖。谈起此次大赛,他表示:“通过比赛,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赵勇认为,矫形器装配贵在形成系统化思维和良好的作业习惯。题库中的6套题给出的参考答案都是七八个要点,但就算选手能像复读机一样给出答案,依然难以取得高分,必须把医学、工学、心理、安全、环保、材料等因素全都考虑在内才可以。“同时,固定作业流程能有效避免丢三落四,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赵勇说,“我带实习生时,会要求他们在走出车间前,必须把鞋底上的石膏擦干净。”

赵勇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与他的勤奋好学和创新意识密不可分。在工作之余,他争分夺秒学习病理学和康复医学领域的知识。他从不满足于把矫形器做完、做好,而是致力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和生存质量。当他发现有些患者和家属不能正确使用矫形器时,他就为他们普及知识;当他发现主动矫形与被动矫形相结合效果更好后,他就与中医康复科、骨科等科室进行合作。

2016年,国内兴起了3D打印热潮,赵勇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技术在康复领域的价值,就积极采用3D打印矫形器技术,实现矫形器制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2019年,医院引进了一套三维扫描设计软件,他又开始尝试通过软件进行取型。

为了在比赛中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他设计了一套精准弯制和调节膝关节铰链平行的小工具。“这次大赛允许选手带自制的非电动工具,我带的就是这个。”赵勇对着石膏模型边演示边说,使用时,把其中一根钢条穿在石膏模型上观察水平度、确定膝关节转动轴,就可以保证服务对象戴上矫形器后,屈膝时矫形器的机械轴和生理轴一致,在改善下肢功能的同时提高舒适性。

石膏模型的边上是赵勇在集训时做的一副矫形器。他拿起来向记者介绍了膝踝足矫形器的功能。“一般来说,患者戴上矫形器后,穿比正常尺寸大两三码的鞋子是常事,但我总是努力做到让患者能够穿原来尺码的鞋子。”

千锤百炼,铸就匠心。赵勇表示,每每想到这次大赛,他都心潮澎湃。“集训和比赛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希望能打造一个跨学科团队,充分发挥东南大学医科和工科的优势,加强医工融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培养更多有爱心、有匠心、善创新的年轻人才。”(本报记者  孙彦川)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