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王九旒冕 最牛乌纱帽

2023-08-31 04:50:06 - 媒体滚动

转自:内蒙古日报

荒王九旒冕  最牛乌纱帽

□郑学富

藏品:九旒冕。

年代:明代。

质地:藤篾。

规格: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30厘米。

特点:九旒冕是我国唯一存世的古代冕服实物。

渊源:旒冕,是帝王的礼帽,只有皇帝、太子、封王才能佩戴。九旒冕的主人朱檀,生于大明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尚在襁褓之中就被封为鲁王。朱檀自幼聪慧过人,擅长诗文,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且通晓礼数,谦恭下士,很受皇帝后妃的喜爱。洪武十八年(1385年),15岁的朱檀携带王妃汤氏离开南京到兖州就职,管辖4州23县。但在就藩不久后,朱檀便沉溺女色,终日过着灯红酒绿的侈奢生活。更不可思议的是,朱檀还想长生不老,终日焚香诵经,烧炼“仙丹”。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檀终因服用丹药中毒而亡,年仅20岁。朱元璋闻奏后异常恼怒,连声道:“荒唐,实在荒唐!”根据《谥法》“外内纵乱、好乐怠政曰荒”的规定,朱元璋给亲儿子赐谥曰“荒”。《明太祖实录》曰:“呜呼!父子,天性也。谥法,公议也。朕于尔亲虽父子,讵得以私恩废公义?今特谥尔曰荒,昭示冥漠,用戒方来。” 后人有《过明鲁荒王陵》诗云:“如今犹念鲁荒王,诗赋文章盖庙堂。只惜平生多信道,青春年少便夭亡。”“荒”,是个恶谥。朱檀以后的历代鲁王大多都牢记先祖之耻,引以为戒。

九旒冕1970年出土于山东济宁鲁荒王朱檀墓。冕体为藤篾编织成六边形的网格状冠胎,表面敷罗绢黑漆。冠前后分别镶一倭角长方形金饰框,两侧有梅花金穿,贯金簪。冕的顶部有“綖板”,綖板前圆后方,比喻天圆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上面涂着黑漆,以示庄重。板前后系垂旒9道,每道计有9颗玉珠,分红、白、青、黄、黑五种颜色,表示帝王不视非,不视邪,是非分明。板下有玉衡,连接于冠上两边凹槽内;衡两端有孔,两边垂挂丝绳直到耳旁,至耳处系着一块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谓“充耳”,寓意帝王不听谗言,求大德不计小过,有所闻,有所不闻。据《明史》记载,明朝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太子用11旒、11珠,亲王只能用9旒、9珠。鲁荒王这个九旒冕前后共垂着9道旒,每道旒上9颗五彩玉珠,共用珠162颗,这和鲁荒王朱檀亲王的身份相应。

点评:黑色是明代帽子中的流行色,九旒冕就是黑色的。除了竹、藤篾材质外,明代官帽很多是用黑色纱制作,所以也称“乌纱帽”。当了官叫作“戴了乌纱帽”,革职的称“摘去乌纱帽”,这些说法就源于明代。

藏所:山东省博物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