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中国银行业绩会:“调结构、练内功、提质效” 管理层回应多个热点话题

2024-08-31 10:25:00 - 证券日报之声

转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杨洁熊悦

    8月30日下午,中国银行召开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刘进、张小东、蔡钊,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等管理层成员出席发布会,介绍该行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下阶段的经营展望,并就信贷结构、房地产风险、金融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多个话题,与参会各方进行交流。

    8月29日晚间,中国银行向市场交出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答卷”。截至2024年6月末,该行资产总计33.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5%。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170.76亿元,净利润1265.36亿元。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为1.24%。

    基于稳健的基本面表现,中国银行拟进行中期分红,普通股派息总额达到人民币355.62亿元(税前),以真金白银切实提升投资者回报。

直击中国银行业绩会:“调结构、练内功、提质效”  管理层回应多个热点话题

信贷结构持续调整优化

    当前银行业经营环境正经历变化。对于国有大行而言,风险挑战之下,政策红利不断释放、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新一轮科技变革、金融监管体系更趋健全等积极因素,也将给国有大行带来机遇。

    “当前是银行业调结构、练内功、提质效的一个重要阶段,对我们来说,外部的市场挑战,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葛海蛟表示,中国银行紧抓外部市场变化的契机,持续优化经营策略,稳步推动各项业务的平稳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

    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境内人民币贷款较年初新增1.21万亿元,增幅7.32%。其中,普惠、绿色、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信贷增速均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

    葛海蛟表示,下阶段,中国银行将继续保持信贷总量与客户需求科学匹配,促进信贷合理增长,更加注重结构优化、质效提升和均衡投放。

    对私业务方面,该行将继续加大房贷投放力度,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服务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积极服务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挖掘重点客群及合作场景,推动非房消费贷款扩面增量。对公方面,该行将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促进重点领域贷款投放,加大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该行还将进一步优化重点区域资源配置机制,推动信贷均衡投放。

房地产等领域为下半年风控重点

    今年上半年,中国银行继续保持稳健经营态势,资产质量管控取得成效。该行业绩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24%,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就市场颇为关注的房地产、零售等领域资产质量,中国银行风险总监刘坚东表示,总体来看,中国银行房地产行业资产质量风险整体可控。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为0.55%,与目前房地产市场整体态势相符。境内商行非房消费类贷款不良率、信用卡等不良率均较上年末下降。

    “展望下半年,房地产、个人及小微贷款、海外商业地产等领域将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也是风控的重点。”刘坚东表示,该行将继续落实保交房各项工作,推动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保交房相关工作,根据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做到应贷尽贷;推动已建成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国有企业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配售或配租型保障性住房;持续推动“三大工程”、租赁住房等业务的落地。同时,持续加强房企授信风险的监测和处置,继续通过重组、转让、核销等多种方式,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

    以全球化优势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

    全球化是中国银行的一块“金字招牌”。今年上半年,该行的境外业务增长依旧亮眼。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该行境外商行客户存款较上年末增长4.75%,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1.04%,对集团利润贡献度提升至23.95%。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能力不断提升。

    刘坚东表示,该行将继续以全球化优势助力金融高水平开放。一是助力国际经贸投资合作和上海、(中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二是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三是推进全球化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具体到外贸方面,中国银行作为支持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力银行,将持续强化“稳外贸”金融支持,丰富跨境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对内外贸一体化、数字贸易、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的服务能力,把握“新三样”出口机遇,聚焦中间产品出口和海外仓建设等重点领域,研究制定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

    中国银行副行长张小东进一步表示,该行将继续服务外贸企业拓展多元化市场,做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等国家重大展会服务,“一点接入、全球响应”外贸企业“走出去”需求,发挥境外中资商协会功能,积极发出中行声音、中国声音,努力提升我国外贸的全球影响力。

(编辑上官梦露)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