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玉明: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2024-08-31 14:38:32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其中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专门部署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措施。在深学细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结合参加全国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委员“提升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协同发展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专题视察,围绕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成为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形成以下思考。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青海生态环境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2016、2021、2024年三次到青海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青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指明了我国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

一是“最大”。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持续发展最为重要的基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二是“安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对青海提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并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三是“高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2024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这一区域的主要任务。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

四是“典范”。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从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到2015年陆续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再到2021年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考察并强调,“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可以说,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正在成为新征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

》》》观察青藏高原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战略着眼点

三江源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在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地位,不仅具有国家代表性,而且具有世界影响力,正在成为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的国际窗口。

青藏高原是世界海拔最高、最年轻的高原。作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地区,也是亚洲乃至北半球环境变化的调控器。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第三极以及受其影响的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泛第三极地区,涵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多亿人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泛第三极环境变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近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21世纪后,高原增温超过全球增温速率的2倍。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冻土热退化,加剧了潜在的生态风险。冻土层的融化将释放一种爆炸性物质加速全球气候变化,并可能对生物系统弹性、水文循环过程及全球碳平衡和寒区构筑物稳定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气候变化将加速物种灭绝、改变物种分布范围、影响物种基因多样性以及物种相互关系。反过来,生物多样性丧失又会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地球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限制全球变暖,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加极端和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

立足于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世界屋脊”大背景下,我们对三江源地区人类早期活动和文明发展进程会有更多新的发现。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草原文明的历史视角出发不断追寻:三江源的源头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全球视野出发,我们又会不断追寻:在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四大文明古国发展进程中,为什么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曾经历过中断或衰落,而中华文明却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延续与三江源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最大限度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必须全面准确系统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最大”的深刻内涵。最大的价值,就是地质地貌价值、水资源价值、自然资源价值、生物多样性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的统一体。最大的责任,就是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生态全要素系统治理。最大的潜力,就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以生态补偿、生态产品、生态服务为导向,把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把责任转化为行动力,把潜力转化为竞争力。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长江、黄河、澜沧江都拥有自身的流域体系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必须构建流域共同体,推进生态共同体建设。必须加强流域合作,促进建立长江、黄河、澜沧江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必须探索省际共商、生态共治、全域共建、发展共享的实践路径,在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以全流域视角谋划生态发展的融合与协同,共同推进流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生态环境整体平衡。

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的一种管理模式和制度体系。按照生态价值和保护强度,国家公园是保护强度、保护等级最高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保护起来,是一种原真性、完整性的生态全要素管理和大尺度保护。三江源国家公园应发挥制度优势、彰显文化特色、推动全民参与,最大限度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探索国家公园共建共治共享的保护与发展相互促进新模式。

》》》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的几点建议

三江源国家公园率先在我国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卓著成效。下一步,其“典范”之路就是要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然景观与自然教育良性互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中,开启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新篇章。

一是发挥制度优势,核心是做好两个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看,主要是体制上的顶层设计和立法上的顶层设计。比如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如何一体化谋划、一体化保护、一体化发展;比如发展改革、文旅、自然资源、林草、生态环境、综合执法等部门政策如何统筹;再比如,国家公园法与自然保护地法如何统筹推进、加快出台。从省级层面看,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昆仑山四个国家公园,长江、黄河、长城三个国家文化公园,在管理体制、共建共享模式上如何统筹,也很需要研究和探索。

二是彰显文化特色,核心是抓好三个重点。首先,要更加重视传统生态文化、草原文化特别是游牧文化的原真性保护。若干年后草原上还有没有人放牧、有没有人愿放牧、会放牧,还有没有人愿意过游牧生活。如果没有,草原将如何长久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如何实现。其次,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必须包括传统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文化是基因,保护好文化才能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第三,要更加重视源头文化挖掘,通过调研发现,正在发掘的丁都普巴遗址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文化遗存研究方面还存在两个不够:一个是国内外权威专家对源头文化关注度不够;另一个是青海本地专家做了大量研究,形成不少成果,但在国内外话语权不够。只有解决好这两个不够,青海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才会有大发展。

三是推动全民参与,核心是探索共建共治共享模式。首先,要进一步深化“一户一岗”制度,真正让生态管护员有事干、有收益、有奔头、可持续。其次,要加快推动自然景观与自然教育良性互动,探索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打造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与生态体验高端研学基地。第三,要建立健全保护性、开放式、共享型的全民生态保护与发展成果体系,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壮美画卷。

作者:连玉明(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

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