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明确预约制度的范围和标准,进一步提高旅游质量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在9月30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解决“预约难”,要求常年不超过最高承载量的旅游景区不实行预约,确实需要实行预约的要积极指导景区科学设置并发布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优化预约服务;为了解决“入园难”,要求旅游景区尽量减少个人信息采集,对于实施线上预约购票、凭证入园的景区,全面升级线上线下的身份识别系统,持续推进外国人永久居住证适配性改造和便利化利用工作。(10月1日《北京青年报》)
预约难、入园难、支付难等出游难点堵点问题给游客带来了麻烦和不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消费需求,拉低了游客的出游效率和体验。文化和旅游部针对这些游客关心的问题提出明确的破解要求,切中了游客的糟心点,回应了游客关切,对于畅通出游环境、改善游客出游体验具有积极意义。
预约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控制游客数量、维护旅游秩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保障游客的旅游体验。在过去的几年里,不少景区曾一度把预约订票作为唯一或首选的购票路径,要么关闭线下购票通道,要么只保留少量线下票。有的景区预约订票程序繁琐,操作难度较大,对游客尤其是老年游客不太友好。
实际上,今年以来,很多地方已经针对部分重点景区、博物馆之外的景区陆续取消了旅游预约,取得了良好的旅游效果和社会效果。在地方探索的基础上,文化和旅游部顺势而为,对全国层面取消旅游预约提出统一要求,并明确了不实行预约的范围和标准——常年不超过最高承载量的旅游景区。
这一范围和标准兼顾了“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的法律要求和游客的便利出游需求,具有科学合理性,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文化和旅游部针对确实需要实行预约的景区提出了科学设置并发布线上、线下购票预约渠道、简化预约程序、优化预约服务等要求,能够推动旅游预约升级为“2.0”“3.0”版本,让游客预约更省事,更快捷,更容易,更方便。
把该取消的预约取消,提高需要保留的预约速度,游客就有了更多购票选择,既可如约而至,按计划出游,也可不约而至,说走就走。这样,游客的出游安排就能更灵活,更自由,更随性,旅游也能更舒心。
一些景区在预约售票或入园核验环节采集的个人信息过多,既给游客造成了不便,提升了游客的入园难度,也增加了游客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文化和旅游部要求景区尽量减少个人信息采集,全面升级线上线下身份识别系统,持续推进外国人永久居住证适配性改造和便利化利用工作,有助于保护游客的个人信息权益,也有助于打造一种“刷证(身份证、老年证、外国人永久居住证等)入园”的畅游环境,有助于降低入园“门槛”,提高入园效率。
外国游客入境游是旅游市场的重要支撑,眼下,入境游正处于快速恢复阶段。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入境旅游人次0.95亿,同比增长55.4%,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3.4%。之前,很多外国游客一度遭遇扫码难、支付难等问题。对此,文化和旅游部要求大力推进支付便利化工作,四类重点旅游场所全面提供外卡刷卡、扫码支付、现金使用等多元化支付服务。这有助于优化入境游支付环境,提升外国游客的入境游意愿和消费意愿。
化解出游的堵点难点,就让国内外游客“畅游中国”,也能让旅游质量高起来。
文/李英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责任编辑:姜泽菲(EK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