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2023-01-02 22:00:00 - 新疆网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1月2日,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赴乌鲁木齐市演出。

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看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 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畅彤)1月2日,甘肃省歌舞剧院经典舞剧《丝路花雨》赴乌鲁木齐市演出。

演出现场,记者采访剧院副院长安宁及男女主角,透过经典舞剧《丝路花雨》领略来自敦煌的千年之美——

壁画之美

千年前的壁画影像以现代科技震撼呈现

敦煌壁画之神秘与震撼举世闻名不消多言。

古代人们将彩石研磨成粉,在岩石墙壁、陶器、洞窟中绘制图案。化学颜料的出现才不到二百年,在此之前全世界都用矿物质或植物颜料作画。

新石器时期的岩画、马王堆帛画、汉代画像砖、莫高窟壁画都是矿物质颜料绘制,简练而单纯的色彩呈现强烈的生命力。

演出中,乌鲁木齐京剧院数字化多媒体设备的综合运用为演出效果增色不少。

整个剧场灯光共一千多组,并使用了3D投影设备与纱幕的组合。从视觉纵深角度共分三个梯度,首先就是20米宽8米高的纱幕,通过灯光师的控制进行升降,并由3D投影仪呈现最初的舞台效果,以视觉冲击吸引观众进入剧情;第二层三层透明冰屏,该屏幕呈半透明状如冰晶因而得名,其位于舞台两侧上方,从观众席不同角度看向舞台时,通过三层冰屏即可呈现出立体效果;舞台最后方是180平方米的LED主屏,三个梯度共同形成舞台视觉矩阵,呈现最佳舞台效果。

演出中,《丝路花雨》高度还原敦煌壁画图案与配色,菩萨团花密绣的锦裙上,伴随着依旧鲜妍的石青朱砂,交织在一场敦煌大梦中,千年前的艺术于千年后依然冲击着现代人的感官。

有效呈现千年沉淀的国风高级感配色既有赖于取材,呈现设备的品质同样关键。伴随着不同的场景,屏幕上的背景画面不停切换,在舞台上方,100台呈像切割灯,60台电脑光速效果灯,染色灯80台,通过视频服务器无缝配合,将大量珍贵的敦煌壁画影像以现代技术投射出来,为精彩的戏曲演出增光添彩,令观者倍感震撼。

舞蹈之美

云集丝绸之路上的舞蹈艺术形式于一身

20世纪70年代,《丝路花雨》一经问世,就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引发舞蹈界的高度认可。此后,敦煌舞的概念与名称逐渐形成。

《丝路花雨》博采各地民间歌舞之长,为符合当时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流频繁、互惠互融的景象,把霓裳羽衣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舞蹈艺术形式集于一身,铸就了这部造型精美、舞种类型多样、新颖独特、美妙绝伦的大型舞剧。

若要所作为震撼的,当属佛国仙人舞姿、西域风格舞姿及唐风乐舞。

在敦煌壁画里有大量的菩萨,飞天,童子,金刚等宗教人物形象,这一部分的形象在敦煌舞壁画中占有大量的比重,特色鲜明,风格独特,为敦煌舞中佛国仙人舞姿呈现提供了最有力的素材,《丝路花雨》中的开场舞——千手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

西域风格舞姿以112窟的反弹琵琶为代表性形象。琵琶乐器起源于波斯,最早为五弦琵琶,只有皇室才可以欣赏,民间只有四弦琵琶。但随着时代变迁,传承的断层,五弦琵琶逐渐消失,而后传播到世界的大多为四弦琵琶。所以,将反弹琵琶舞姿定义为西域风格的代表形象,除了反弹琵琶的舞蹈形象外,舞剧中还有龟兹舞,羯鼓舞,胡璇舞等。

唐风乐舞的展现同样令人惊艳,这一风格主要以唐代的《霓裳羽衣舞》为形象代表,壁画通过古代宫廷乐舞,仕女图,民间百态等形象来反映人间的真实生活面。更彰显了我华夏文明的历史悠久,传承乐舞的民族精神。

从舞蹈艺术本身来看《丝路花雨》,可谓美而不媚,柔而不软,激而不乱。既有温婉妩媚,端庄高雅之韵,也有刚健有力,活泼跳跃之气。

器乐之美

悠悠千年的“敦煌古乐”而今再次奏响

据不完全统计,敦煌壁画总共出现乐器54种,4500多件。除古琴、筝、萧、笙、笛等之外,还有4种琵琶、3种箜篌、3种风首琴、17种鼓。

《丝路花雨》以道具形式将这些乐器一一呈现,恰到好处地撩动人心。于剧中一眼千年该给观者令人无法拒绝的隽美。

另一方面,道具本身并非空洞的展示。

1900年,敦煌发现的“藏经洞”以其丰富的史料文献轰动了整个世界。其中有公元9世纪唐、五代时期的手抄乐谱。这正是发掘有声“敦煌古乐”弥足珍贵的资料。人们把这些古谱称作“敦煌卷子谱”,共有25首乐曲,其曲名分别为《品弄》《倾杯乐》《急曲子》《伊州》等。

这些乐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歌舞音乐语言。记谱所用的“晏乐减字谱”字符,古奥难识,素称“天书”。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音乐家对敦煌古谱进行了研究,试图破译古谱,还原古乐原貌。甘肃学者席贯臻先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历时十年,将25首古乐谱解译出来,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合理、最具大唐风韵的音乐。席贯臻先生还将解译的古乐配以敦煌曲子词加以演唱,其声典雅古朴、雍容富丽,风格多样,音韵独特。

舞台之上,千年前敦煌古乐悠悠响起,琵琶伎乐,捧花飞天,霓裳羽衣,千年前的舞姿,今夕依然飘逸飞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