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中坝岛的前世今生

2024-01-02 00:35:33 - 上游新闻

□袁军

“漠漠平田万绿笼,山村深住翠微中。柳荫闲卧陇头犊,蒲酒醉归江上翁……”清代诗人杨昙用这首七律诗,表达了对故乡江津中坝岛浓郁的喜爱之情。

江津中坝岛是由长江冲积而形成的冲积洲,有“长江入渝第一岛”的美誉,岛上人口不足2000人,但岛上却呈现出“百年农耕原乡”的模样。中坝岛面积约2.7平方公里,从空中俯瞰形如一条畅游长江的大鱼。该岛外围是1500多亩的河滩湿地,中间是1000余亩土地,土地与湿地之间有10余公里的绿竹环绕一周,构成一个天然的“三层布局”。

到达中坝岛需乘坐轮渡。其实,岛距离江岸只有约800米,修桥并不困难。但岛上的居民都说:“有了桥,汽车就能上岛,游客会更多,对环境就会有影响。虽然没有桥,我们生活有些不便,但有轮渡啊……再说,我们有责任护好祖祖辈辈生活的中坝岛。”

这些年,相中中坝岛特色旅游资源的企业不少,都想来搞开发,但都被当地政府婉拒。“为保护岛上的生态,岛上居民作出的牺牲挺大,但大家没有怨言。”

下船登上小岛,踩着块块鹅卵石和松软的沙滩步入幽深的小径,中坝神秘的气质渐渐显露出来。江风、草坪、菜地、树林、一幢幢镶嵌在绿树丛中的古老民居以及惬意的村民,让人感到一种宁静的美。中坝下辖水塘和楠竹林两个居民小组,共有户籍人口1800多人,常住人口500余人。

岛上土地肥沃,几百年来,居民都是以种植蔬菜、花生、甘蔗等经济作物为生。水果以龙眼为主,在岛上,100年以上树龄的龙眼树就有近300棵。

上岛后,穿过茂密的竹林,沿着水泥路前行,岛内几乎全是传统建筑。有一座叫五福庄园的古建筑,古树环抱,建造技艺精湛。五福庄园因门梁上有5个“福”字而得名,建于清同治十年,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它由清朝武举人赵晴洲与兄弟赵银洲共同建造,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建筑物上至今保留有泥、木、石工匠的名字,大门口牌匾上印刻有“巡政厅”三个大字。

700多年前,中坝岛就开始有人定居。作为“长江入渝第一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在航运繁荣时期,这里成为“上连宜宾泸州、下接重庆、内通江津”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和交通要塞。数百年传承积淀,造就了岛上淳朴的民风、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五福庄园,还有望天川主寺庙、观音寺等人文遗址,以及造船、木工、土法熬红糖、石雕石刻、船工号子、民俗节庆等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岛上龙眼古树林共200余亩,其中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就有253株,结出的龙眼不仅颗粒大,而且肉脆香甜,口感非常好,果子提前一年就被预订完了。

穿过龙眼古树林,就来到岛心地带,这里是一片青绿的甘蔗林,密密麻麻,纵横交错,蔚为壮观,有近1000亩。

据文献记载,中坝岛上人类活动的历史已有700多年,岛上只有赵、杨、何三姓,三姓之间相互通婚,既不外娶也不外嫁,彼此都是亲戚。其中,赵家是140多年前从成都迁入的官宦之家,清代同治年间,他们在岛上建成了能容纳数十户人居住的四合院,石门楣上阴刻5个端正的“福”字,传说当时用纯金填充,以备饥荒时购买粮食。

如今,还能在少数笔画上看出残存的金黄色印记,也见证了中坝岛曾经的古老年月。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