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张南极的船票,你愿不愿走一趟?
南
极
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于昨天出征,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最突出的亮点就是建设第五个南极科考站。
一路向南,正是心之所向。关于南极,去过的人说,“南极之美就像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难以用文字讲述给别人”,好吧,今晚我们试着去靠近这个动人到词穷的神奇大陆——
作者 | 毕淑敏
我与船长,站在南极抗冰船“欧神诺娃号”船头。席卷一切的寒风,如凶猛的拳击手,一拳拳稳准狠砸过来。只是流出的不是热血,而是带冰碴的泪。
乘客们基本上都躲在舱房避开冰雪风暴,我觉得这是了解南极的好机会,吃力地问船长,这是您第几次来到南极?
他并不高大,然而身板阔厚,是壮硕的白种人,约有50岁吧,他的瞳仁本为灰绿色,此刻因为不聚焦地望着远处,冰山映入眼眸,让他的眼珠呈现白花花一片。
船长道,记不清。总之,很多很多次。
我说,总是同样景色,看久了也会单调吧?
对南极略有不敬,却是我此刻的真实感受。
船长眯缝着眼,指着海岸山谷中的冰河说,百看不厌,因为冰在走。它们从南极高原的中心向四下流动,狂风是它们的好朋友,推着它们日日向前。别看南极冰走得慢,它永不停歇……终于千辛万苦来到海边,会快乐地崩塌下来,变成冰山,获得新生命……船长充满温情地描述着,好像冰山是他家放牧的羊群。
在南极你无法不关注冰山,它们占据你的整个眼帘,决定你的祸福生死。我相信大家基本上是从泰坦尼克号中得到的冰山科普,不过那是北极冰山,相比之下,南极冰山更浩瀚魁伟,性格更顽劣凶悍。
我想起当天原有海上巡航和登岛的安排,问船长,今天可计划照旧?
船长耸肩,无所谓地回答,谁知道?一切都要看天气。
四周雪雾袭扰,能见度很差。我不死心,追问,您来过南极这么多次,您很有经验,估计一下行程呢?
船长不为所动,淡然一笑道,南极变幻无常,任何两天都不会有一模一样天气。我从来不敢打包票,说今天一定会是怎样的行程,只能根据气候和冰的变化,随时调整方案。我常常要到最后一秒,才能确定下一步怎么走。这是南极的不可预测之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请记住——在南极,你永远不要和天气做对!
说到这里,船长咻咻吐出白气。我一时猜不透他的情绪突变为何而来,是嫌我要他预判能不能上岛的压力?还是南极险恶无常的性格?
人的喜怒,有时与具体的人和环境无干,只与当事人的心境相连。随着谈话渐渐深入,我方发现,原来他陷入了回忆。
他说,我家在新西兰,有很好的收入,幸福的生活。即使什么都不干,一家人也能体面地活到终老。可是,我不能无所事事。我试着种过花草,打打高尔夫,参加朋友聚会,四处旅游……不成,全都不成。每当我参加这些休闲活动的时候,总觉得是暂时的,一旦将它们完成之后,我就要去干我真正喜欢的事儿。
那是一件什么事儿呢?
就是冰雪环绕的海上航行。不是一般的海洋,是漂浮着冰山的海洋。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不马上就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儿,却在这儿耽误时间呢?于是,我开始不停地在南北极航行。
我吃惊,下意识地问,您还去北极?
船长说,是。每年7、8月份是北极的夏天,我要到那里去驾船,等到12月到来年3月,我就来南极驾船。唯有这样,我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愿望,在酷寒的海洋中操纵舵轮,冰中航行……
我瞠目结舌,并在这一瞬深刻醒悟——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专为海洋而生。其中有更小一部分人,是为冰冻的极地海洋而生。
风越发猛烈,我本能地想赶紧躲进船舱,船长的一句问话,把我钉在了甲板上,他说,您从中国来的?
我说,是。
船长说,那么请问您曾经领受过的最寒冷时刻,是零下多少度?
估计船长按常理推断,东方温带区域来的老妇人,应该未曾见识过极度严寒。其实我当边防军时,在藏北领教过零下40度的气温。不愿扫他兴,我含糊答,不算太冷。
他点点头,表示早已料到如此。接着道,据我所知,中文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之一,您能否形容一下眼前看到的南极景象?
没想到在极地竟猝不及防迎来一场语文考试。我竭力驱动冻僵的脑仁,斟酌着说,它首先是白色的,到处都是冰,很冷很冷,非常冷。安静,甚至可以说是死一般的寂静……冰雪非常多非常多,比每个人一辈子见到过的冰雪都加在一起乘以一亿倍,还要多……
我断断续续嘟囔出不连贯的语句,一是嘴巴冻得不听使唤,二是理屈词穷,深感惭愧如此笨拙,丢了伟大中文的脸面。
船长摇摇头,遗憾地说,您觉得这些字句生动完整描述了出现在您眼前的这块大陆吗?
我尴尬地说,这个,当然没有……很抱歉。不过,我只能……想出这些词了……也许,别人会说得好些……
船长很宽容地笑笑说,东方女士,请不要介意我的追问。我知道这有些不礼貌,请谅解。只因为我在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我没想到自己还成了实验用的小白鼠,问,您在测验什么?
船长说,我驾驶的船,载过世界各国的客人。他们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有些我懂,有些我不懂。这让我萌生出一个小小的癖好——希望大家用各自国家和民族的语言,描述一番眼前见到的南极景象。
哦,原来是这样!我也来了兴趣,问,您得到的实验结果是什么呢?
船长说,实验还在进行中,现在还不能算有最终结论,不过可以透露给你一点点。初步印象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系统,在南极面前,都毫无魅力,丧失生动。
首先,依我有限的经验,要想用语言逼真描绘大自然,本身即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更别说大自然在南极,变成不着一物的简练。另外,来自温带和热带国家的人,在伟大的南极洲面前,束手无策,完全进入失语状态,或者干脆可说是语言休克,举手投降。这当然不能简单归结为我开的这艘船上客人们的无能。我以为,真正原因在于他们过往所掌握的既成语言体系,根本就没见过如此宏大而漫无边际的冰雪,当然无法形容它。
我不断点头,自我开脱了一番,原来不完全是本人无能啊。老祖宗在北半球风和日丽中的温带气候中创造精美汉语的时候,没有预留描述万世冰寒的词汇库。
船长接着说,语言,在南极洲面前不堪一击。摄影家们,多少还有一点发言权。
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当代旅行者对于南极的描述,一言不合就发图片,实乃穷途末路后的另辟蹊径。
本文标题为编者自拟
《南极之南》湖南文艺出版社
🐧
又名:关于南极的七个“冷”知识
01
来一顿“虾式盛宴”
在南极海域,生活着一种人们不怎么注意的“小透明”:它们生物量惊人,能形成面积达上百平方公里的集群。这就是——南极磷虾。
它们不光是南极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还因为能够“固碳”而影响着全球气候,从而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看图,真像海里绽放的一簇簇烟花哇!
02
等一场粉红色的雪
“西瓜雪”是指被南极沿海的极地雪藻所含色素所染成粉红色的雪。
极地雪藻的耐寒性极强,在终年积雪的环境中,它们仍能存活。当雪在阳光照射下微有一点融化时,极地雪藻便会立即从梦中醒来,将原本白色的雪地染成鲜红色。
近百年来强烈的升温趋势,让这种藻类迅速生长,所以“西瓜雪”再惊艳,还是不常见为妙。
03
礼貌问候“南极土著”
南极土著?说的就是阿德利企鹅。
阿德利企鹅属于鸟类,身高约70厘米,十分擅长游泳和潜水,对了,还有“跳高高”——垂直于冰面跳起,高度可达2米。
位梦华,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人之一。这位老科学家在与南极企鹅碰头之后,留下这样一个极致的评价:企鹅是我在地球上看到的对人类最友好、最没有防备的动物。
不过探险队员提醒——5米——这是人与企鹅的安全距离,靠得太近或声音太大会影响它对回巢路径的判断。如果企鹅主动向你靠近,好吧,你只要保持不动等着被它路过即可。
04
追逐一座桌状冰山
桌状冰山多见于南极,一般体量巨大,外观呈现为极规则的长方体,堪称鬼斧神工奇特景观。
在海风、波浪、阳光等不断的侵蚀、融解下,桌状冰山的四周最先受到掏挖,形状逐渐由桌状变成古堡状,继而成为角锥或塔尖状,直到最后被分解,彻底融化。
构成一座冰山的冰体,其平均年龄一般都在5000年以上。如果一直在高纬度海域漂流,桌状冰山的寿命能维持十多年,不过一旦它漂向温暖的低纬度地区,快则一两年就会被融化掉。
05
捡一块好运陨石
南极是一座陨石宝库,目前发现的一大半陨石都采集于南极。
陨石坠落到地球上各处的概率是一致的,为什么在南极富集了这么多的陨石呢?
通俗讲,一是因为南极非常冷非常干,陨石是很怕水的,只有在很干的环境下才可以保存上百万年。二是陨石随着冰流动,在被山脉阻挡的地方停下来,强烈的风将冰吹没了,陨石就留了下来。所以,科学家表示,“南极是捡陨石最好的地方”。
06
与科学家交换一个脑洞
在地球淡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南极冰山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甚至成了他们研究的课题:用巨大拖网,将桌状冰山罩住,从南极海域拖到干旱地区,为当地带来宝贵的淡水资源。
有科学家测算,一座长26公里、水面高40米的冰山,所提供的淡水,相当于一条大河一年的径流量。还有研究表明,每年南极海域形成的冰山全部融化为淡水,约有1000亿立方米,这些纯净、甘甜、无污染的冰山水,可供40亿居民饮用4个月。
07
抢先打卡中国南极“第5站”!
建设在罗斯海的新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
新站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主体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用来导航的南十字星。建成后预计可容纳度夏队员80人,越冬队员30人,计划用于开展大气环境、海洋基础环境、生物生态等多圈层、多学科的观监测和科学研究工作。
长啥样?高清效果图来了,未来感满满↓↓
内容| 综合自@中国国家地理
封面图|视觉中国
😃
看完,你最想跟谁一起去南极!
📮投稿邮箱:yedu_cctv@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