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辞去的以及留下的
汪大昭
10月的最后一天,中国篮球协会执委会在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姚明辞去篮协主席的申请,选举郭振明继任主席。几天来一直热炒篮协人事变动的媒体迅即从猜测转向评点,表达对姚明任职期间功过的评价,对新任主席的担子和未来中国篮球发展走势的判断。
一家颇有影响的网站发文分析姚明“下课”的原因,说“姚明没能带领中国篮球完成职业化和奥运任务”。这个说法有一定代表性。拿成绩说事,这不难理解,因为体制、机制甚至传统和文化,都不如成绩更直观。中国篮协这次是按奥运周期“换届”,而非按照协会章程换届。
当初,姚明全票当选中国篮协主席,完全是不二人选,其实,他有的是别人无法相比的丰富经历,而不是丰富经验。姚明有别人没有的见识和感受,有别人想不到的见解和主张,有别人不具备的视角和思维。不可否认,在篮协主席位置上,姚明比以往只是挂名的前任强得多,实得多。
但是,无论是篮球界、体育圈还是外部舆论,都曾一厢情愿地以为中国篮球仍保有过去的优势,相信一定会踏过小风小浪,再上高峰。殊不知姚明上任后面临的重任并非向上登攀,而是如何有效制止滑坡,起码要延缓职业篮球中矛盾激化和国家队大赛成绩的下滑。CBA联赛中俱乐部训练和管理、转会纠纷、赛场动粗、争议判罚以及饭圈泛滥,无不考验着姚明和篮协的球商、智商和情商,相关规定不断调整和改变,也反映出姚明在中国篮球发展遇到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纠葛时,不得不把准备推进事业前行的时间和精力转而用于排解矛盾和“救火”,连评价工作业绩的标准也一并受到影响。
赛场胜败是体育领域无法回避的,中国女篮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胜败都在一球之差,男篮则从差一个球到差一场球直至迈不进大赛门槛,下跌之势一发难以收拾。在不进则退的激烈竞争中,一个球星、一位名帅对关键时刻关键球的处理,有可能改写历史,而篮协主席的一己之力并不体现在那一刻。
姚明做过的事情其实很多。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日子里,每年到全国两会上阐述篮球走进校园的建议,眼界已经跳出篮球和体育。比起一些委员纠结体育行业利益的言论,姚明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当篮协主席了,相信他会一直关心体教融合,关心七年多来未能整顿和治理好的中国篮球。
在国人眼中,无论什么原因,辞职大都不是好事。姚明离开了篮协,他说不会离开篮球,那就好。(作者是人民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