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保局:由国家DRG试点 升格为国家示范点
转自:沈阳晚报
“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沈阳市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和信息处聚精会神推改革,千方百计谋突破,争当行业中的先锋,以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改革“小切口”助推“三医联动”改革,由国家DRG试点升格为国家示范点,2022年在全国101个试点城市支付改革评估中位居第一,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市域改革案例”。
医保基金基本实现稳健可持续
市医保局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坚决扛起深化DRG改革的责任,建立了“破”和“立”的工作思路——“破”的是据实付费的旧支付机制,“立”的是全国首创的基金总额控制和轻症总量控制的DRG“双控管理”。提高急危重症付费标准,鼓励大医院收治重患。
DRG是依据临床诊断、治疗手段和病人特征进行分组,以病组为单位确定付费标准,是医保付费的精细化管理工具。改革后,大医院收治重症患者的指标值CMI平均提升了18%,其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辽宁省人民医院CMI(病例组合指数)分别提升了22%和20%。同时,降低轻症付费标准,使轻症患者不再挤兑大医院有限的资源,缓解了一床难求的现状。轻症分流到基层医院,助推分级诊疗,住院率由改革前的29%降到目前的18%。沈阳创新协商谈判机制,与临床专家谈判调整近百个病组的支付标准,对医院支付的精准度由66%提高到99%。改革后,医保基金结余连年在10%以上,处于可支付6到9个月的安全可控范围。
引领医院加强精细化管理
如何用好DRG付费这个经济“杠杆”,来撬动医院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市医保局借助国家级医保专家、驻沈高校等各方智慧,通过建立DRG付费医院考核评估体系这一“指挥棒”,与医院同向精准发力,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规范药品和耗材使用,鼓励临床应用顶尖高新技术等,激发了医院主动“控成本、调结构、提质量”。
改革后,医院就诊流程得到优化,住院时间大幅缩短,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以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为例,住院超声检查时间由原来的4天缩短到1天,平均住院日由13.3天下降到8.2天。
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以往,大医院人满为患,住院需要排队,重症患者因医保当期支付不足,个别医院存在推诿现象。为此,市医保局将DRG付费与居民的报销待遇直接挂钩,引导医院在规定时间完成检查、在规定范围内合理用药,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沈阳市骨科医院医保科负责人介绍,目前该院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入院第二天可完成术前检查,第三天即可实施手术,住院时间压缩了5天,全髋关节还纳入国家集中采购,“可为患者节省医药费近3万元,个人负担降幅达50%。”
未来,市医保局将更加精心、精细、精准实施DRG关键机制的创新,将DRG支付改革推向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新境界,推动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持续引领全国医保改革示范,让改革成为医保旗帜上鲜明的底色,努力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医疗保障服务。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