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伤寒论》,必读许叔微1

2024-02-02 04:25:22 -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晚报

欲知《伤寒论》,必读许叔微1

罗大伦/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明日看点:欲知《伤寒论》,必读许叔微2

桂枝汤是《伤寒论》里的第一个方子,大家特别看重它。后世也有人说,桂枝汤是“群方之冠”,它是张仲景排第一的方子,是最厉害的。

读《伤寒论》,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许叔微是治疗伤寒的名家,经方派的创始人之一。其实,《伤寒论》写完以后,它就不断地被后世的人弄丢。唐代的孙思邈,上半辈子都没看过《伤寒论》,他说“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江南有一些名家的家里有张仲景的《伤寒论》,他们把方子抄完了给别人用,但绝不把这本书传出来。所以,孙思邈上半辈子都没看到过这本书。

到了宋代,政府重新刊印,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些像许叔微、朱肱这样的名家,开始应用《伤寒论》里的方子。实际上在他们之前,中医对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因为在宋代,包括宋代之前,大家都特别热衷于收集方子。碰到头疼的病,老百姓用了有效的方子,就整理起来出书。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是以方来治病的。

在宋代,中医理论是被大家忽略的。但从宋代开始,很多人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许叔微,他就开始讲张仲景的《伤寒论》里边的道理,他为什么这么用药?他的方剂应该怎么用?张仲景所用的方子的原理是什么?他特别严谨地把张仲景的思路讲得很清楚。

张仲景的方子特别精到,一个方子里边用的是什么思路,比如有三个方向的思路,那后世的人就可以增加、调整药材——这个方法是张仲景提出来的。

比如苓桂术甘汤,茯苓是祛湿的,后世的人就可以多增加几味祛湿的药;桂枝是温阳的,就可以增加点其他温阳的药;白术是补脾的,也可以再增加其他补脾的药;甘草是和中的,如果您的方子中有祛湿、补脾、温阳这几个方向的药,还可以再增加这几个方向的其他药。

当时大家用成方用得太多了,不怎么讲原理,其实这有很多问题。于是,许叔微就开始给大家讲,方子应该怎么用,什么情况下又能怎么用,里边有什么道理……

许叔微是一个辨证大家,他把辨证论治提升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位,他认为方子必须要在辨证体系的指导下,有指征了才能用,您不能拿来就随便乱试。在许叔微的医案里边经常碰到别的医生辨证不清乱用药,有时候他说话也不客气,经常说,“这个庸医没治好”。许叔微讲道理,经常说“非汝所知”,就是道理您不懂,所以您用不好,您不看书您怎么能懂?

什么症状,属于什么汤证,该用什么方子,为什么这么用,许叔微就把辨证讲得很清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