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2023·天府人物㉔丨徐棻:川剧史上首位女编剧,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2024-02-02 16:28:09 -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薛维睿

追光2023·天府人物㉔丨徐棻:川剧史上首位女编剧,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有朋来聚即盛会,促膝漫谈老话多。深谢诸君不弃我,相扶相携相切磋……红氍毹上几出戏,长短优劣任评说。切盼后浪推前浪,愿闻新歌换旧歌。”获得2023年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戏剧)后,徐棻作了一首打油诗《不亦乐乎》,并调侃自己——九旬老人,快乐“打油”。

去年年末,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庆祝活动——剧本与表演研讨会、《徐棻和她的梅花们——折子戏专场》、《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新书首发式等一系列活动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家、表演艺术家、戏曲艺术家等齐聚一堂,共同分享他们与徐棻的故事。

“徐棻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戏曲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她本人亦是如此。”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著名剧作家陈涌泉表示,前辈大家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生,以及对戏剧事业的崇高追求,将成为一代代戏剧工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追光2023·天府人物㉔丨徐棻:川剧史上首位女编剧,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徐棻(右二)在《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首发式

60余年编剧生涯

勇立“探索性戏曲”前沿

年逾九十的徐棻,至今没有停止创作。2023年10月,由她编剧并任艺术指导的川剧《花自飘零水自流》亮相北京长安大戏院。作为川剧传统戏《庆云宫》的故事新编,这出戏虽是“宫廷戏”,却没有男人争权和女人争宠,摒弃宫廷内女性在男权的重压下自愿低头的叙事,转向探索人物内心的挣扎。

正如“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授奖词所写,“徐棻60余年的编剧生涯,贯穿了中国戏曲事业从复兴到繁荣各个时期,她始终高擎着‘全方位改革戏曲’的旗帜,勇立于‘探索性戏曲’的前沿,如今90高龄仍笔耕不辍,佳作频出。”

作为川剧史上首位女编剧,她创作了众多经典戏剧作品,不少独辟蹊径的佳作将传统与现代融汇贯通。不久前,新著《自在飞花——徐棻戏剧代表作》首发,其中收录了包括《死水微澜》《欲海狂潮》《王熙凤》等16个代表性剧目,共计约60万字。

谈及书名“自在飞花”,徐棻认为,从事戏剧文学创作的人,应该首先求得灵魂的自在,追求精神的自由。每一个年轻人,都可以在自己熟悉的范畴里“飞花”,不要为了急功近利而违背自己的初衷,去追求一种虚名。

在新书后记中,徐棻讲述了自己走上专业戏曲编剧道路的来龙去脉。早在抗战时期,还在重庆读初小的徐棻,就跟着从沦陷区来的语文老师,表演《放下你的鞭子》之类的街头剧。

“我家院子里涌来许多‘下江人’,他们每月要自娱自乐演一场京剧,于是祖母成了戏迷。”受其影响,徐棻从《苏三起解》开始,学会了清唱全本《玉堂春》《坐宫》及《贺后骂殿》《汾河湾》等旦角段子。

1949年底,徐棻参军进入文工团,自编自导了话剧《归队》。“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胆子很大,水平很低。”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她深受地方曲艺滋养,学会了创作并说唱北京快板和单弦,以及山东快书、凤阳花鼓、河南坠子、四川金钱板等;在北大读书期间担任学生会“地方戏曲社”社长,她又和同学们一起演出了评剧、越剧、川剧、黄梅戏等。

毕业后,徐棻被分配到四川省文化局(今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后来调入成都市川剧院(今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从事剧本创作至今。“我的感情,我的理智,我很多的东西,都和戏、和剧中人的命运在一起。”徐棻说。

追光2023·天府人物㉔丨徐棻:川剧史上首位女编剧,奔跑在追赶时代的路上

“戏剧人才营养钵”

成就了“12朵梅花”

徐棻戏剧作品不仅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和认可,也是许多优秀戏剧演员的摇篮,被誉为“戏剧人才营养钵”。

中国戏剧界最高奖梅花奖评选40年间,徐棻戏剧作品先后成就梅花奖获得者12名,包括晓艇、刘芸、田蔓莎、陈巧茹、赵青、李莎、孙勇波、王玉梅、李小青、虞佳、伍思亭、张燕。徐棻曾表示,这“12朵梅花”,是她70余年艺术生涯中最大的欣慰和骄傲。

演员们都将她称作“徐老妈”,对于他们而言,徐棻不仅是优秀的戏曲编剧,更在戏曲表演、艺术追求、理想价值等方面成为他们的人生导师。

“在徐棻笔下走出的‘12朵梅花’中,我是最幸运的一朵。”陈巧茹演出过13部徐棻作品,在她看来,每一部作品都倾注了徐棻的心血,帮助自己提高个人的表演技艺、艺术审美,通过表演理解体会徐棻的戏曲理论和戏曲观,从徐棻身上汲取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养分。

同样,在田蔓莎看来,徐棻也是她戏剧舞台上不可或缺的人生导师。“徐棻老师给了我艺术生命。”田蔓莎说,演出《死水微澜》后,她感到难以超越,徐棻告诉她要学会另辟蹊径,为她创作了《阴阳河》《三口岔》《马克白夫人》,成就了她的艺术转型。后来,徐棻又鼓励她转型做导演,让她导演自己的戏,引导她从演员思维转换到导演思维。

“他们说感谢我成就了他们,其实何尝不是他们成就了我。”徐棻说,“没有演员,我的剧本就是几张纸。有了他们,我的人物、我的故事、我的思想才能活跃在舞台上,变得鲜活立体。他们感谢我,我也要感谢他们。”

徐棻和梅花们的故事,也是剧本与表演、编剧和演员相互成就的故事。正如《中国戏剧》杂志主编罗松所说,从徐棻身上可以看到,剧作和表演相互依存,深厚的戏剧文学为表演奠定坚实的基础,精湛的表演又为剧作注入生命力和活力,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优秀的舞台作品,共同推动戏剧艺术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供图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