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2024-04-02 21:20:44 - 福建东南网

东南网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主管、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福建官方新闻门户网站。

清明将至

今日

福建省林白水研究会

奔赴闽侯青圃林白水烈士陵园

举行祭扫活动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追思怀远

缅怀报业先驱

让我们一起重温

中国近代用白话文办报的第一人

林白水的故事

林白水:

一生投身报业,坚持正义、为民发声

后以身殉报,名垂青史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林白水(1874—1926),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新闻记者应该说人话,不说鬼话;应该说真话,不说假话!”,是他的名言。1902年,他创办福州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蒙学堂,培养出陈更新、陈可钧、林觉民等一批革命进步人士,对近代福建教育的发展乃至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贡献。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除了教书、办学、从政

他还致力于办报事业

共创办、参与编辑十多种报刊

宣传革命思想,坚持正义

为广大民众发声

↓↓↓

1901年6月

林白水正式成为新创办的《杭州白话报》主笔,开始新闻人的生涯。这是中国首份采用白话文的报纸,他说:“因为我是一个平民,所以我说的话,是一般老百姓的语言。”

1903年

林白水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俄事警闻》,后改为《警钟日报》。与此同时,他独立创办《中国白话报》,在期刊中,他的敢言、能言触动很多人。《中国白话报》发行量从创刊时的数百份,到后来增至上千份。

1906年

林白水成为中国留学外国进修新闻学第一人。在日留学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林白水曾连续发表《吾人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意》《时局与孙中山》《欢迎孙中山》等文章来表达自己对孙中山的敬意。有感于他的革命精神,孙中山题写“博爱”两字赠送给他。

1916年9月

林白水在北京与梁鸿志、黄秋岳创办《公言报》,并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里,将自己的所有精力、时间和智慧献给民国的报业。这一时期,他大量地用笔名“白水”发表时评,笔锋辛辣、庄谐齐出。

1920年10月期间

林白水创办《新社会报》,他郑重宣告《新社会报》要“树改造报业之风声,做革新社会之前马”,大力报道劳动人民的生活和疾苦,评击政府和社会颓政败风。

1926年

林白水因发表《官僚之运气》

痛斥贪官和军阀

被张宗昌枪决

 1985年

他被民政部追认为烈士

新闻界评价他

“无私无党,直言不讳者,白水一人而已。”

八闽大地还有这些

名报人、名记者

为中国报业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除了林白水

在新闻史“档案库”中

还有这些福建名报人、记者

同样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燃烧着理想

为中国报业写下浓墨重彩的华章……

邓拓:

“事事关心天地间”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曾任《晋察冀日报》《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等职。

党的新闻史上有一句话

8头骡子办报

讲的是党报在革命年代

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

这张报纸便是《晋察冀日报》

1941年秋季,日寇纠集7万兵力向晋察冀边区扫荡。当时,作为社长的邓拓坚持出报。报人们改装了印刷设备,所有的物资,8头骡子就能驮完。从1941年9月到10月,他带领大家游击办报,一个月内7次转移印刷设备,将该报办成“民族的号角”与“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不仅如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该报还编辑出版了中国第一部《毛泽东选集》。

为办好《人民日报》,作为该报第一任总编辑的邓拓,采取了多项意义深远的举措,要求报纸要联系实际和群众,要接地气,不能束之高阁,提出不论是编辑也好,记者也罢,都要去田间地头和工厂一线,深入了解进行采访,坚决不能出现“只当新闻官”的情况出现。

此外,他本人也撰写了大量论文和署名文章,发表在该报上,以此推动工作的改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955年,《人民日报》的发行量从1949年的8万多份涨到55万份。在广大群众中间广受好评,也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多次表扬。

邓拓一生都在用笔诠释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正如他在《谈我们的报纸和报纸工作》(1951年)中所指出的:“我们的报纸必须具有明确的党性。它和人民性、民族性是一致的。”

邹韬奋:

“出版事业模范”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邹韬奋(1895—1944),本名恩润,曾用名李晋卿,1895年出生于福建永安。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将书、报、刊集为一体的杰出出版家、政论家、新闻记者。周恩来曾称之为“出版事业模范”。

1922年

邹韬奋在黄炎培等创办的

中华职业教育社

任编辑部主任

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以犀利之笔

力主正义,抨击黑暗

“九·一八”事变后

邹韬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不仅一口气写下四篇“小言论”

提出“全国同胞对此国难,

人人应视为与己身有切肤之痛,

以决死的精神,

团结起来作积极的挣扎与苦斗”。

他主编的《生活》周刊

还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御侮

为根本目标

成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的一面旗帜

此后,他还陆续创办五刊一报。其抗战作品《抗战》《全民抗战》等,把一批又一批青年引上革命道路。流亡海外期间,他曾在旅美时坚定地表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是可任意选择的两条路。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党领导之下,才能获致,而且也必定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走去。”

回国后,邹韬奋数次向党组织和周恩来提出入党请求。考虑到革命需要,周恩来拒绝了他的请求。病重期间,他再次提出入党要求,并在遗嘱中写道:“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7月24日,他因病逝世,中共中央发出唁电。毛泽东题词赞扬他:“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赵家欣:

战地记者的传奇一生

追思怀远,祭忠魂!又是一年清明时,缅怀报界先驱林白水和这些名报人

1915年,赵家欣出生于厦门。因家庭贫困,从小爱好文学的他,高一没读完就辍学了。之后,他从学徒当起,为厦门的几家报刊撰稿。1935年,赵家欣进入了《星光日报》,开始了真正的记者生涯。“立志做个有所作为的记者,用文学笔调描绘时代风云和人间百态。”是他一直以来所践行的态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打响,一心想去前线采访的赵家欣终于在1938年3月被派往战地。他在武汉先是参加了由周恩来、郭沫若、老舍、冯玉祥、张道藩等五百余人参加的“文协成立大会”,后作为福建唯一的代表,参加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首届代表大会。此后,他北上前线采访,在徐州冒着炮火写下《陇海线上》、《台儿庄血战记》、《血火中的行旅》等报道;其间,还直接采访了孙连仲集团军31师师长池峰城。解放后,赵家欣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仍旧笔耕不辍。至他辞世,共出版了《今日的厦门》《沦陷区的故事》《风雨故人情》等10多部著作。

他所有的文章无不体现着铁肩道义、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回应了时代的呼唤与人民的期待。他非凡的人生令人肃然起敬,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与传承。

以笔为戎扬正气,饱蘸心血著华章

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中

他们是觉醒者、更是先行者

梨花风起,清明将至

缅怀先人,慎终怀远

纸上春秋,见证时代进步

笔底波澜,推动社会进程

愿所有记者像他们一样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