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是艺术工作者永远向往的地方

2024-04-02 21:14:00 - 新疆网

转自:新疆网原创

核心提示:在新疆美术馆春季系列展览上,正在展出的“走进去走出来——关于绘画创作的探索与思考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系列研究展”,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马刚两位艺术家主题创作500多件作品,通过对生活与自然的精彩捕捉,从创作草图到作品构成、定稿的多样呈现,几个不同主题创作的过程对比等内容展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研究的契机,学习艺术家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让主题创作在研究、挖掘、调整中,得以完成。

新疆是艺术工作者永远向往的地方

在新疆美术馆展出的“走进去走出来——关于绘画创作的探索与思考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系列研究展”。

新疆是艺术工作者永远向往的地方

马刚展览作品《新疆人物写生组画》之一。

四月的乌鲁木齐,空气湿润,春风扑面。

在新疆美术馆春季系列展览上,正在展出的“走进去走出来——关于绘画创作的探索与思考中央美术学院主题性美术创作系列研究展”,展出了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马刚两位艺术家主题创作500多件作品,通过对生活与自然的精彩捕捉,从创作草图到作品构成、定稿的多样呈现,几个不同主题创作的过程对比等内容展现,为广大艺术爱好者提供了研究的契机,学习艺术家如何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让主题创作在研究、挖掘、调整中,得以完成。

这个展览吸引最多的是在乌鲁木齐各大艺术院校读书的大学生。

新疆职业大学学生马梦瑶徜徉在展馆里,在展出的每一幅草稿前停留,细细观摩。“到了展馆才知道,老师让我们观看这个展览的原因,这是无声的现场教学。”马梦瑶说,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到主题创作作品从创作初期画草图开始,一步步加入新观察的内容,一方面体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另一方面说明艺术家对待创作的严谨和慎重。

马梦瑶在观展时,正巧遇到马刚在为观众讲解自己的作品。马刚曾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用一句话说,就是百炼成钢,将草图到最后作品逐一呈现在展览上,让大家明白主题创作是如何一步步完成的”。

这次因为是在新疆乌鲁木齐展览,所以马刚将多年前在新疆采风写生创作的作品也呈现在展览中。2015年至2016年,马刚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校长,曾带领团队连续两年深入到天山南北写生,创作了大量新疆人物作品,既有当时的模范人物,也有普通村民。

“说起来是回忆,对于我来说,是对油画创作的探索。”马刚说,上世纪90年代整个创作过程,都深深地影响了现在的主题性创作,展览是对创作过程的梳理,也是对创作理念和研究的呈现。

说着,马刚走入新疆人物展区,说起那时在乡村创作这些人物的情景。“那时埋头画,看到眼前的每一名普通村民,都觉得用油画表现出来,才不算白来新疆一趟。”马刚指着眼前的《新疆人物写生组画》说。

《新疆人物写生组画》画面上的女子在马尾辫处扎着淡绿色的头巾,仿佛是初春的嫩叶,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摇曳,宛如绿波荡漾。女子上身内穿一件白衬衣,衣领外翻,与棕色外衣互相映衬,带有鲜明过去年代的时代印记。《新疆人物写生组画》另一幅画画的是一名年轻的乌鲁木齐女性,她的大眼睛占据了画面的显眼位置,仿佛透过画布与观者进行一场对话。她的长辫子优雅地搭在左肩,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态的韵律感。

“听马刚老师的讲述,再观看作品,方觉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大学生何翌瑶说,这也告诉正在学习的大学生们,在学好绘画技巧后,要走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走到身边普通的人群中去,这样才能让创作作品体现时代发展,又能让自己在潜移默化的创作中成长。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该展策展人殷双喜说“:中央美术学院和新疆有不解之缘,中央美术学院多名艺术家都曾在新疆写生创作。现在新疆美术馆展出的司徒乔作品就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在新疆写生留下的非常经典的作品。”因此,新疆是中国的艺术宝库之一,也是最好的创作基地之一。

“无论来过多少次,新疆都对我充满着吸引力,新疆是艺术工作者永远向往的地方,我相信在新疆这片热土,可以创作出有分量的主题性作品来。”马刚说。

文/图赵剑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