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来信丨粤剧名伶林颖施:期盼向世界唱好中国戏曲,讲好中国故事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昨天(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6周年纪念日,当上海街头夜幕降临,我受特区政府驻沪办之邀来到“香港今潮·艺起FUN”首场庆演现场,献唱《帝女花·香夭》等经典粤曲选段。在灯光秀中,与观众体验多元动人的香港文艺,这个庆回归之夜别具意义!
我叫林颖施,生长于广州,发展于香港,如今是香港粤剧花旦,也是香港颖施艺术中心创办人。不久前,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3年度资助项目名单公示,香港有10个艺术机构/工作者的申报项目入选,我有幸凭粤剧《昭君出塞》获得其中“青年艺术创作人才项目”资助。
这是国家对我从艺生涯的极大肯定,也是一种激励和鞭策。由此,我内心亦充满了使命感:作为新时代青年粤剧演员,除了不断精进技艺,还肩负着传承、创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而回望来时路,国家的栽培、前辈的授业、自身的努力,都让我更坚定这份初心。
粤剧被誉为“南国红豆”,是继昆曲后第二个被列为世界级非遗项目的中国戏种。九声六调、梆黄唱腔,丝丝粤韵早已渗透进我所在的这方水土,成为一代代岭南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未出娘胎,我便“听”着倪惠英老师的戏,之后学戏、唱戏如饮水吃饭一般自然顺恰。
在此过程中,我的父母功不可没。我爸爸是粤剧“发烧友”,自小家里就不停播放粤曲DVD唱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我在广州读小学时开始学戏,凭优异成绩考入广东粤剧学校,并破格提前一年毕业。后来考上香港演艺学院,又获得了全额奖学金。
学戏以来,我得到了众多名伶、老倌的指点和提携,先后拜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倪惠英为师。与诸多戏曲演员一样,我在舞台上风光的背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跑圆场、压腿、拿顶、虎跳、小翻、吊嗓……即便是夏日3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我们也要身着棉袄,扎着大靠,照常练功,每天浸湿好几套练功服。有时为了练软开度,我睡觉时也把腿搭在墙上,一觉醒来腿已全麻。辛苦汗水浇灌下,才最终有了台上刀马旦的飒爽英姿。在香港演艺学院,我学武戏《盗仙草》时,更是每天要踢枪几百次,练到脚都肿起来了。
梨园行常说一句话:“戏比天大”。进入香港演艺青年粤剧团后,我的第一部戏是担纲《无情宝剑有情天》的女主角。天有不测风云,演出之前,我的父亲突发急症。自小与父亲感情甚笃的我,紧急坐火车返回广州见了他最后一面。但公演排期已定,父亲去世后的翌日,我便独自头戴白色孝花,坐火车返港演出,强压悲痛地完成了表演。我是女主角,我不能缺席,有责任把这部剧演好,这也是父亲自小教导我的。演出谢幕那一刻,我泪如雨下、百感交集,心里对父亲说:“爸爸您看,女儿我做到了,也成长了。”
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演出经历,是在2018年香港艺术节上,我第一次担纲《百花亭赠剑》的女主角百花公主,演出前却突然失声。为此,我咬牙打了类固醇药物,只要嗓子能发声都坚持去唱,最终在演出当天克服药物带来的疲乏感,稳稳当当地演完了。在我看来,作为戏曲演员,能坚持就一定要坚持。“戏比天大”,折射的既是戏曲演员的坚守,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韧性。
毕业后,我陆续在《再世红梅记》《蝶影红梨记》《白蛇传》等多部粤剧中担任正印花旦,每次对于角色的投入与抽离,都让我感受到她们在历史上的足迹,我的表演也受到越来越多观众好评。在香港这个国际大舞台,粤剧演员不仅能吸引大批戏迷,还拥有很多的可能性和跨界机会:我代表香港去过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演话剧;多次受邀与香港中乐团合办专场演出;担任动画电影《帝女花》艺术总监,以动画这一新媒介推广粤剧;为TVB即将上演的电视剧《灵戏逼人》配音,演唱主题曲等。其间,我与不同的艺术媒介碰撞,并将一些运作模式与粤剧特质结合,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来港发展后,我出国表演的机会也大大增多。比如2019年9月,我先后到美国洛杉矶、拉斯维加斯、纽约等地演出粤剧,在香港局势备受海内外关注的关键当口唱响中华之声。海外华人对演出的澎湃热情,也让我体会到粤剧在文化交融中的纽带作用——与华人华侨乡音互通,与海外观众情性互达。
我长年在大湾区工作生活,但与首都北京却有两段难忘的情缘。一是从香港演艺学院到中央戏曲学院进修,博采京昆、川剧等众家所长。二是疫情期间修读清华大学企业管理、英语等课程,对于我后来创立文创品牌“施茶”、提升运营艺术机构及对外文化交往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我拿着奖学金上京读书,认识了许多京剧圈的师友,也领略了古都的历史文化底蕴。每次来北京学习,我几乎都会到故宫、颐和园等名胜走走。御花园内,世显长平拜堂含樟树旁;珍妃井边,光绪帝夜祭珍妃恨未休……我流连于此,抚今追昔,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与表演结合,与剧中人物交融。
“我今独抱琵琶望,尽把哀音诉,叹息别故乡,唉,悲歌一曲寄声入汉邦……”每每唱出《昭君出塞》这段荡气回肠的词,我都被当中饱含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所打动,为王昭君自请出塞的勇气所鼓舞。
展望下半年,我在大湾区各个城市都有演出计划。譬如7月29日,我将登台澳门威尼斯人剧场,在一个顶级的西方歌剧舞台唱响中国传统艺术,期待能够擦出新火花。颖施艺术中心一直致力于推动粤剧艺术与国际文化交流,并多次参与筹款晚会等慈善公益活动,今年9月则将携手香港粤剧营运创新会演出《紫钗记》等4部经典剧目。另外,我还计划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演出,向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展现粤剧的手、眼、身、法、步,秀出腔调之清丽、身段之优美。
令人欣喜的是,香港正在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也给了我们文艺界更大的平台和开拓空间。以戏曲为媒,我们在海外有太多故事可讲,它们既可以是挂帅捧印、巾帼不让须眉的穆桂英,也可以是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岳飞,还可以是单骑救主、汉水破曹的赵子龙……三尺戏台演绎春秋,飞歌海外定有知音。作为粤剧年轻的力量,我将继续守正创新,期盼未来向全世界唱好中国戏曲,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香港粤剧演员、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林颖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