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回家的儿子

2024-07-02 07:02:40 - 羊城晚报

广州市白云中学  田秀君

“五一”假期的前一天下午,咨询室进来一位高个子男生,他低着头,神情有些落寞。这个男生叫小毅,坐下来之后,他对我说:“老师,明天就要开始假期了,可是我真的不想回家呀!”

我说:“哦?你不想回家?发生什么事情了?能跟老师说说吗?”我控制住疑惑的表情,温和地询问道。

“老师,具体地说,是我害怕见到妈妈,我不想回家面对妈妈。”小毅低着头,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之前,每个周末放假,我一回到家,妈妈就跟我抱怨一大堆,说爸爸的不好,说她的各种不痛快等等。我挺理解妈妈的,她前一段时间跟爸爸有一些矛盾,我知道是爸爸做得不对,妈妈很伤心难过,刚开始我都是听妈妈讲,我也希望能帮助妈妈,但我不知道该怎么做,只能沉默地听妈妈说。后来,每个周末回家,妈妈都要跟我倒一肚子苦水,我很心疼妈妈,同时我的心情也变得很不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师,我现在很焦虑,很害怕回家,同时我的学习状态也受到影响了。”

听完小毅的诉说,我对小毅说:“谢谢你对老师的信任,向老师倾诉了自己的烦恼。老师能理解你的处境,作为一个懂事孝顺的孩子,你很想帮助妈妈缓解痛苦,但不知怎么做,所以特别焦虑苦恼。父母之间有矛盾,妈妈很烦恼,在情感上你为之担忧,无可厚非。”然后,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是,老师想告诉你,作为一个未成年人,你不需要,同时也没有能力为他们的矛盾和情绪问题买单。”

小毅疑惑地看着我,我继续说:“因为你没有能力,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件事。父母的情感问题,还有他们的各种情绪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负责,由他们自己去解决。而你,只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例如你可以决定你是开心的,还是悲伤的。”

小毅听完后,略略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情绪ABC理论认为,不是发生的事件引起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是我们对待事情的看法不同,才导致了我们最终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如果孩子认为应该对父母的情绪负责,即孩子认为自己如果做些什么,父母就会高兴,这其实是一个错误的信念,如果坚持这个错误的信念,那孩子就会把父母的情绪问题包揽在自己身上,希望自己能解决父母的问题。但事实上,这不仅无助于解决,而且还加大了孩子自身的心理负担,从而可能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在这个例子中,小毅的妈妈很痛苦,她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本质上这些情绪是与儿子无关的,妈妈的不良情绪根源在于她困扰与丈夫的关系出了问题。而小毅,作为孩子,他可以理解妈妈、关心妈妈,但是无法为妈妈的情绪负责。如果他总是想象自己怎么做,妈妈就可以开心起来,这样其实是对自我进行道德绑架,从而造成心理压力,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作为孩子,并没有能力为父母的幸福负责。我尽力指出小毅这个错误的理念,减轻他的心理压力。我建议小毅真诚地与妈妈沟通,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妈妈的理解,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在心理辅导中,我推荐他使用非暴力沟通方法。它具体的句式是描述客观情况,表达自己的感受,提出请求,表达期待。我鼓励小毅及时进行练习跟妈妈沟通,表达自己。我先让他用文字表达出来。然后,我让他想象妈妈就坐在旁边,想象妈妈的神态,越逼真越好,然后练习跟妈妈进行沟通。例如,小毅可以这样对妈妈说:“最近,您和爸爸关系不融洽,我感觉到家里的氛围很压抑,心里也不好受,我理解您心中的苦闷,我也倾听您的诉说,但是您和爸爸情感方面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的处理范围,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处理。您的过度诉说,已经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已超过了我承受的范围,我变得很焦虑,很难受,学习也受到影响了。妈妈,我希望您和爸爸的问题,由你们自己去协商和解决,作为子女,我真的无法去决断和解决,我不想每次回来都是听您倒苦水,您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和排解自己的情绪吗?期待您找到解决的方法,希望我们家恢复平静温馨。妈妈,我爱您!”

通过练习表达之后,小毅脸上的表情变轻松了。他站起来,对我说:“谢谢老师,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明天回家,我知道怎么面对妈妈了。”

我微笑着对他:“祝你假期愉快!”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