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资,有多少是付给了“情绪劳动”?

2024-07-02 08:00:23 - 智联招聘

上班时只是坐着,却莫名感到“心累”;很多事心里不愿意做,但为了工作只能勉强自己去做;不想搭理领导同事,还是得打起精神去笑脸相迎。

如果你也有同感,代表你正在付出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外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

你的工资,有多少是付给了“情绪劳动”?

《减法》一书中写到,情绪劳动的本质是一种个人精力的支出,可分为对外情绪劳动和对内情绪劳动。

对外情绪劳动是指你对外输出的正面情绪,如对客户春风拂面的态度,对领导的无条件服从等。

而对内情绪劳动是你自身感受到的负面情绪,如被领导当众责骂时感受到羞辱,在同事推卸责任时感受到憋闷等。

这些情绪劳动旁人往往看不见,自己做起来却满是心酸。

网上曾看过一个视频:某收费站通车,有司机嫌贵,便将怒火发到20岁出头的年轻收费员身上。

收费员没忍住哭了起来,但在下一辆车通过时,立刻抹干眼泪,继续微笑服务。

视频在网上传播开后,让很多打工人都与小斯狠狠共情。不少网友表示,自己有着类似的遭遇,在工作中遭遇难以控制的情绪起伏,但为不影响工作,只能将这些情绪强行压制,让人疲惫不堪。

职场原本是施展才华的地方,然而真实的职场世界里,我们不是被繁重的工作任务压垮,便是被那些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压得喘不过气,劳心又劳神。

你的工资,有多少是付给了“情绪劳动”?

一个人的情绪资源与体力、脑力资源一样,是有限的,甚至是稀缺的。但很多人,并没有将情绪视作资源,在工作过程中任其耗尽。

殊不知,如果长期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却得不到相应的情绪补充,情绪资源就会耗竭,继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各种症状。

例如,一个健谈的人下班回家后,变得一句话都不想说,好像白天工作已经掏空身体,这就是情绪资源发生耗竭。

还有一位网友发帖分享自己的经历,身为领导助理,工作的时候经常被领导当众责骂,心态逐渐崩溃。

后来,在领导的一次普通训话过程中,网友的反应却异常激烈,在工位上哭到昏厥,被同事们送往医院。

经过医院检查,最终被确诊抑郁症。通过仲裁,网友虽然拿到了赔偿,但身心的健康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调节。

可见,情绪劳动消耗的不仅是精力,还有我们的健康。当健康都无法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更遑论在职场上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信心了。

你的工资,有多少是付给了“情绪劳动”?

1.划清工作界限,远离无用社交

情绪劳动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尽管你已经到了下班时间,但你还是会不停地去想自己工作中的事,无法从工作的环境中脱身。

因此,在感觉到明显“心累”时,学会尊重自己作为人的基本感受。下班时间,将生活和工作进行适当“切割”。

上班过程中,在自己情绪状态不好的时候,不妨尝试暂时远离让你感到不舒服的环境,比如在工作间隙到茶水间喝杯水,去卫生间洗把脸,或闭上眼睛,短暂放空大脑。

另外,对于那些只消耗情绪,却对个人成长没有任何用处的社交和琐事,建议尽早斩断,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

2.尝试课题分离,及时转换认知

认知转换是管理情绪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用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来解释:

假如你因为被上级批评了(激发事件A),变得很不开心(情绪后果C),但上级的批评只是你不开心的间接原因,你认为上级是故意针对你的这一认知(信念B)才是直接原因。

这个时候,如果你将上级的批评换个认知和评价——“上级对我有期待,才会批评我。”

将信念B一调整,你的不开心便会烟消云散。

学会认知转换,淘换负面情绪,你的生活会快乐很多。

3.适当发泄情绪,及时补充能源

状态实在不好,可以通过运动、写日记、向他人倾诉等方式,将负面情绪发泄出去,给正向情绪腾出更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情绪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在消耗它的同时,也要及时补充“正能量”。

人其实很容易被一些微小的幸福满足,如一个充足的睡眠、吃一顿美食、看一部幽默诙谐的电影、来一场放松身心的旅游等。

只有当你的情绪资源不停得到补充,才能够在被消耗的时候有缓冲的余地。

当你总是觉得疲倦,无心生活,也无法集中精力工作,不需要自责,也许只是你的情绪过载了而已。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为下一段旅程积攒力量,再重新出发即可。

你有被“情绪劳动”困扰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吧!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