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全球人才靠拢

2024-07-02 16:50:02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见习记者牛朝阁|北京报道

当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跑向全世界,全世界的“汽车人”也开始打“飞的”奔赴中国。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急剧增长的数字背后是满满的机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瞅准这一蓝海,奔赴中国求职,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

近期,《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和几位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工作的外国人聊了聊,看看他们口中的机会是什么?又是什么吸引着他们不远万里投身中国新能源车企?

​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全球人才靠拢

“中国能实现我的汽车梦”

2011年,印度人约瑟夫从英国来到中国。彼时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车整车企业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8368辆和8159辆。

“当时已经有很多中国公司在做新能源汽车相关的开发,而且我发现中国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有很清晰的计划,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我决定留在中国积累经验。”约瑟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他也就留在了中国。

约瑟夫对汽车有着浓厚兴趣,出身汽车工程专业的他有个汽车梦——能够开创一些新的东西,将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设想成功落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实现我的汽车梦。”在他看来,新能源汽车是个崭新的方向,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

为了实现自己的汽车梦,约瑟夫也曾经拒绝过高薪的工作机会。据他回忆,在中国车企工作期间,曾有英国、德国的公司向他抛出过橄榄枝,还开出了双倍薪水。

当时,考虑到其他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较慢,约瑟夫认为去了那边很难学到东西,做的工作大部分也只是已经被设计好的东西。但在中国可以自己研究,参与到各个环节,还能跟更优秀的人学到更先进的技术。因此,约瑟夫拒绝了其他国家的工作邀约。

多年的工作,也让约瑟夫看到了中国车企的变化。他表示,一开始中国车企的优势在于制造能力,比如在自动化方面的技术就很优秀。伴随着技术发展,渐渐地,中国车企的优势从制造能力转变为研发能力。在强大的研发能力支持下,中国公司开发出很多硬件、软件,新技术也纷纷问世。“这种成长过程是我在其他国家的公司学不到的经验。”约瑟夫说。

出现变化的还有约瑟夫亲朋好友对他在中国工作的态度。中国新能源汽车逐渐获得国际市场青睐的同时,约瑟夫也受到了远在印度老家的朋友的关注,平均每半年就有老家的朋友、同学、同事,甚至大学老师来向他询问有没有中国车企的好机会。

“有4个朋友已经来中国工作了,他们都是希望通过在中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有个朋友之前在印度的一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工作,他想跳去主机厂,于是就来中国和我一起工作了3年。回到印度后他成功入职了当地一家规模很大、待遇很好的主机厂。”约瑟夫表示。

约瑟夫回忆,刚来中国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特别大的新能源车企,行业前景并不是很确定。但政府在这方面的清晰规划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的约瑟夫就职于蔚来汽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刚刚走出位于合肥的生产车间。“如今,回忆起自己当初来中国的选择,我仍然相信自己的选择十分正确。”他说。

​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全球人才靠拢

“技术在哪儿我在哪儿”

来自德国的叶之塞(原名Sebastian)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2006年,他曾因为兴趣来到中国学习中文,顺便实习,6年后,他又再次来到中国。这次是看中了中国的工作机会。

“我希望我的工作能够影响未来。”叶之塞表示,怀着这样的理想,叶之塞在选择工作时也更加谨慎,他的原则之一就是跟着技术走:哪里有先进的技术,就去哪里工作。

起初,刚来到中国时,叶之塞只是被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数量震惊到,在这里从业多年后,他又有了新的观察。他发现,中国车企的一大特点就是什么东西都自己开发,技术都握在自己手里,而国外的很多技术都是在供应商手中。

“两年前,我们开发新车的时候,需要和供应商合作一个监测功能。但供应商说他们不会这个技术,而且认为这个功能麻烦,没有意义。于是我就自己做,从想法到最后的发布都是我自己做出来的,当看到代码在汽车上成功运行的时候,我很有成就感。”叶之塞说。

“中国以外的大车企很多都是将技术的事情交给供应商去做,如果为一家供应商供职,工作内容往往是跟着项目走的,前两个月做一个项目,两个月后又做另一个项目。我希望能够长线地专注一个事情,没有一个连续、深入的学习、研究,产出的成果不会让我有成就感。”叶之塞说。

当被问到为何会留在中国工作时,叶之塞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能够实现我的工作理想,中国车企的很多技术都是独一无二的,比如蔚来在做的换电技术,就没有第二家公司有这个东西。”在他看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在影响全球的汽车行业,而自己的初衷也在慢慢实现。

除了工作,吸引叶之塞留在中国的还有这里的生活。“我是从德国的一个小地方来的,相比之下中国更热闹,我喜欢热闹。”叶之塞说。

他觉得,中国最有趣的一点就是容易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我喜欢打羽毛球,在上海,我在手机上就能查看附近的场地和爱好者,但在德国老家就很难凑到人。”他说。

据叶之塞介绍,来中国工作之后,他的生活和工作高度融合,午休时和同事们一起打羽毛球是他惬意时刻。和同事长时间的相处,也让叶之塞越来越不像一个“老外”,他的生活甚至让《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觉得有点“互联网味”。

“我本来之前是按时上班,但很多从互联网大厂来的同事,他们会早上晚一点到,但晚上会在公司吃完晚饭并且再工作一会儿。慢慢地,我就跟他们一样了。而且我也越来越像个中国人了,有时候到一个地方,看到有外国人,我还会觉得奇怪,心想为什么今天这里有个老外。”叶之塞说。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全球人才将成为趋势

“不要闭门造车”,是汽车行业广泛流传的说法。在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化、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今天,海外人才的到来,不仅是为自己寻找一个舞台,也为中国车企注入新动力。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是个需要国际化的行业,车企也有国际化的需求,当新车出口到国外,需要了解当地的法规、市场,在这些方面外国人有优势,能够有效地拓展当地的业务。车企对国际人才有很高的需求。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外国人来中国车企就职始于燃油车年代,当时中国汽车工业尚属于“跟着走”的时代。为了能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自主品牌的中国车企曾经大量雇佣欧美日韩车企的退休技术人员,以提高和保障中国车企的技术水准和生产品质。而目前中国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请来的外籍专家,基本效力于各车企的研发部门,特别是互联网以及AI技术的应用,比如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等领域。

“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动力上有所创新,而且在驾乘领域也开始追求创新的时候,大批从业者首先感觉到的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虽然欧美日韩的车企也在积极地探索互联网技术和AI技术在汽车领域的使用与融合,但中国车企的步伐似乎迈得更大胆些,这也为外国技术专家们创造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促使他们愿意加盟中国车企。”章弘说。

章弘认为,中国车企招募外籍员工加盟,看重的是他们自身所拥有的研发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知识更新能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外籍员工具有的创新思路、对于创新机制的设计能力,以此和中国员工形成互补。引进外国科技人才进入中国车企,可以实现世界领先技术与中国本土实际的结合,打造出既有先进技术水准,又符合中国市场定位和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优秀车型。同时,在中国车企出海之际,中国车型也更容易融入海外市场,赢得海外市场的信赖与青睐。

“海外人才在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和制造基地,有用武之地,也是其职业生涯中的宝贵机遇,不牢牢抓住,更待何时?”章弘说。

张翔认为,外国人愿意来中国工作最大的因素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较快,对人才的需求大,这是个好现象,说明中国的工作环境越来越好,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外国人也是需要养家糊口的,这里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对双方都有益。”张翔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外国人来中国车企工作会成为一个趋势。至少在近5年内,这个趋势会一直保持。”张翔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12期)

​新能源汽车行业吸引全球人才靠拢

今日热搜